石家庄:免耕播种技术的小麦种植法促农民增收
6月18日19时,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系井村外的麦田里,随着联合收割机碾过最后一平方米麦地,系井村的小麦终于收割完了。村支书郑根顺两手捧着颗粒饱满的麦粒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没想到这里的小麦没有费多少劳力,亩产竟然能够达900多斤,这科学技术的威力真是难以估量!”
郑支书解释道,他们采用一种叫免耕播种技术的小麦种植法,其科学名称叫做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法。当前一茬庄稼收割后,放弃了过去的翻耕、晾晒、培细、耙平、打垄等工序,而是通过一种免耕播种机将碎秆、还田、旋耕、施肥、播种一次完成。
郑根顺掰着手指算了一笔账:以前采用老的方法,秸秆粉碎每亩要33元;旋耕每亩27元,人工施肥每亩6元,小麦播种每亩7元。现在用免耕播种机一次完成,每亩仅花33元,节约农机作业费40元。而用这种方法,粉碎后的秸秆覆盖在地表,防止了水分蒸发,增强了耕地的吸水、保水功能,使小麦至少可少浇一次水,亩节水40立方米―60立方米;同时免耕播种的秸秆直接还田,能使土地肥力增加,比常规播种亩均增产小麦21公斤―26公斤。这样里外一算账,一亩地能比传统耕作方法增加收入62元―101元。
在采访中,石家庄市农业局局长赵国三告诉记者:“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是石家庄全力推广的一项新型种植技术,能显著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目前石家庄市已购置小麦免耕播种机1102台,推广免耕播种面积达到了30万亩,仅此一项就节约农业用水1500万立方米,为农民增加收入2500万元。同时免耕播种还可以缩短耕作周期10天左右。因此它已经为农民群众广泛接受。
相关新闻
- 中国种 河南芯 小麦种子看河南 2021-01-13
- 一颗麦粒的嬗变之旅 滨州中裕实行三产融合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2020-12-31
- 安徽省优质专用小麦生产进入“快车道” 2020-12-04
- 全省各地秋种基本结束 2020-11-19
- 2亿元资金支持优质专用麦生产 2020-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