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南市实施小麦垄作技术 预计增产257.4万公斤
今年,济南市在历城、章丘、济阳、商河推广实施小麦垄作技术近千亩,每亩平均节水60立方,累计节水6万立方,按1方水需1度电,1度电0.5元计算,节约提水费用3万元;水资源费按每方1.40元计算,节约水资源费8万多元;预计每亩平均增产42.9公斤,累计增产小麦257.4万公斤。
小麦垄作栽培是一种有别于传统平作的栽培方式,这种方式便于管理、省工省时、能减少农业化学污染、降低生产成本,具有节水、抗病、增产、低耗、高效的特点,是将原本平平一片的土壤用机械起垄开沟,把土壤表面由平面形变为波浪形,在垄上种2—3行小麦,就象种花生、大豆一样。
土壤表面这小小变化,具体有五大好处:
一是不仅扩大了土壤表面积40%左右,还增加了光的截获量,大大地提高了小麦光合作用的能力。
二是小麦垄作栽培改变了灌溉方式,由传统平作的大水漫灌改为沟内小水渗灌。试点表明,平作的麦田平均每亩每次灌溉需用水60立方米,一立方水可生产1—1.2公斤小麦,而垄作栽培只需要36立方米,每立方水可生产1.8—2公斤小麦,水分利用率可提高40%左右,垄作栽培比平作节水30—40%,而且小水渗灌消除了土壤板结,增加土壤的透气性,为小麦根系和微生物生长创造了条件。
三是小麦垄作栽培改进了施肥方法,由传统的施肥一大片改为沟内一条线,相对增加了施肥深度,可达到15—18厘米,提高化肥利用率10—15%。由于每垄只种2—3行小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小麦的边行优势,植株发育健壮,使穗粒数比平作每穗增加6.3粒,千粒重提高1.7克。
四是垄作栽培有利于田间的通风透光,极大地改善了小麦冠层的小气候条件,降低了田间湿度,小麦基部粗壮,茎秆健壮,抗倒伏能力和抗病性显著增强。试验对比结果表明,垄作栽培株高比平作栽培降低6—9厘米,同一时期平作倒伏程度70%,而垄作无倒伏,平作白粉病和纹枯病发病率67%,而垄作发病率仅为30%。
五是垄作栽培方式为垄沟相间,便于田间机械操作,不仅减少了对化学除草剂的依赖和农业化肥污染,还降低了30%左右的生产成本。另外,垄作栽培有一部分土地未经使用,保持了良好的土壤肥力,同样适用于麦田套种玉米。除了套种玉米以外,小麦收割后,还可以利用麦茬的遮荫能力,在沟里种大姜,在垄上间作大豆、黄瓜、甜瓜、西瓜、西红柿等作物,由一年两作两收变为一年三作三收,大幅度提高复种指数和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民的收入。(济南市农业局)
相关新闻
- 中国种 河南芯 小麦种子看河南 2021-01-13
- 一颗麦粒的嬗变之旅 滨州中裕实行三产融合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2020-12-31
- 安徽省优质专用小麦生产进入“快车道” 2020-12-04
- 全省各地秋种基本结束 2020-11-19
- 2亿元资金支持优质专用麦生产 2020-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