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重庆南川市抓科技避灾挽回粮食旱灾损失2—3成

日期: 2006-08-25 09:25 作者: 来源:重庆市农业局 【字体: 打印本页

  南川是一个旱灾较重的地方,抗旱救灾是历年农业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今年初,南川市就根据重庆市“一大政策、两大工程、三项技术”的粮食生产思路,实施“科技兴粮”战略,结合历年的干旱发生情况,居安思危,在我市大面积推广应用了水稻旱育秧等五大科技抗旱技术。在今年遭遇五十年一遇的特大旱灾,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达40万余亩、绝收面积7万余亩的严重情况下,通过科技抗旱技术的推广应用,挽回粮食生产损失2—3成,高产示范区水稻仍然可达到亩产650公斤以上。

  一是推广水稻旱育秧技术25万亩(占全市水稻面积的60%),使全市水稻普遍提早7—10天栽插,错过干旱发生期,减轻了干旱对农作物的影响。

  二是推广农田保护性耕作、稻田秸秆还田、旱地秸秆覆盖技术17万亩(占全市稻田面积的45%),普遍提高了土壤保湿保肥能力。

  三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30万亩(占全市水稻面积的70%),以水调肥、以肥调水,提高作物抗旱能力。

  四是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今年南川大田作物病虫害以稻飞虱、稻秆潜蛾、稻瘟病和纹枯病等“两病两虫”为主,累计发生150万亩次。通过强化测报、加强宣传、推广频振式杀虫灯以及实施病虫综合防治直补等措施,实施综合防治161万亩次,挽回损失43600吨。

  五是“抗旱剂”应用技术。在抗旱水源缺乏地区,推广应用“旱地龙”抗旱剂5万亩,提高了作物的抗旱性和耐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