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六大产业擎起个旧农业一片天

日期: 2006-07-25 00:00 作者: 白鸽飞 来源:云南农业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云南个旧市农业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依托工业,围绕市场,服务城市,富裕农村”的农业工作思路,抓住农业发展的有利契机,依靠农业政策,以建立基地为载体,依托农业龙头企业,用工业的理念引导和稳步推进我市农业六大产业(花卉产业、生物药材产业、“两杂”制种产业、果蔬产业、畜牧产业、烤烟产业)的发展。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线,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种植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区域化、专业化格局基本形成,主要农产品生产进一步向优势区转移。“十五”期间,农村经济总收入478828万元,增长63%,农民人均纯收入3264元,增长62%;粮经比由65.7:34.3调整到41:59;粮食总产量44378吨,减少14.5%;甘蔗产量57517吨,减少6.6%;蔬菜产量105441吨,增长150%;水果产量24111吨,增长15.8%;花卉产业由零种植向规模化、商品化发展,年生产鲜切花1200万枝,总产值400余万元。2005年,肉类总产量20633吨,增长30%;奶类产量30000吨,增长170%;生猪出栏率120%;水产品产量4110吨,增长7.7%,人均占有水产品9.1公斤。

  2005年,个旧市委、政府出台了“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一系列农业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以农民增收为目的,抓住农业发展的有利契机,依靠农业产业扶持政策,以建立基地为载体,依托农业重点龙头企业,用工业理念引导和推进我市农业产业稳步发展,农业六大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花卉产业。以玫瑰花、菊花为主,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建成4个优质玫瑰花种植示范基地,以基地带动种植农户的参与,依托“绿龙”公司,发展花卉产业,优质花卉种植面积600余亩,全年鲜切花产量1200余万枝,产值近千万元。

  ——生物药材产业。以大草乌为主,把发展马蹄香、灯盏花等生物药材作为农业产业化示范项目来抓,建设1000亩大草乌示范基地,以基地建设带动南部山区农户发展,促进了大草乌种植面积的增加。由于增加了资金投入,提高科技种植水平,全市共完成大草乌种植2100多亩,实现产值470多万元,增加了南部山区农民的经济收入。

  ——“两杂”制种产业。依托市种子公司,使杂交水稻和杂交玉米制种产业已形成了订单农业,特别是我市的冬季杂交玉米制种规模居全省乃至全国之首。完成杂交水稻和杂交玉米制种10000余亩,完成种子135.12万公斤,实现产值600余万元,仅制种产业使农民增加收入500余万元。

  ­    ——果蔬产业。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重点加大对名、特、优、新果蔬的发展力度,在“绿龙”公司试验示范基地带动下,依托王国公司,使具有我市农业特色的芦笋、青刀豆、彩椒、小铁头、红梨等优质果蔬面积不断扩大。全市完成特色蔬菜及优质水果种植面积14.74万余亩。其中优质芦笋种植面积达6800余亩,成为全省芦笋种植面积最大的基地;优质水果种植面积达120余亩。蔬菜总产量10余万吨,产值60000余万元;水果总产量达20000余吨,产值2200余万元。

  ——畜牧产业。市政府畜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出台后,全市畜牧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特别是优质肉牛养殖发展更快。扶持肉牛养殖大户3户,引进优质肉牛350头,出售小肉牛20头,收入达3.6万元。畜牧业总产值达2.62亿元,生猪存栏19.35万头,肉猪出栏21.96万头,全市肉类总产量20633吨,奶类产量11037吨。

  ——烤烟产业。个旧市的烤烟种植依托市烟草公司,促进该产业的发展,全市烤烟种植面积完成近20000余亩,经济收入2700余万元,成为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亮点

  “十一五”期间,个旧农业将把握农业发展新机遇,围绕市委、政府“依托工业、围绕市场、富裕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思路,依靠农业科技及各项产业扶持政策,狠抓各项增收措施的落实,稳步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确保我市农村经济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