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阜阳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快增长
今年上半年,全市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狠抓各项政策落实,积极减轻农民负担,不断促进农民增收,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市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02.4亿元,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56.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5.8和7.5个百分点。
今年我市夏粮喜获丰收,夏粮总产249.7万吨,比上年增产13.0%。其中,小麦播种面积、亩产、总产三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上半年粮食产值预计可达37.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一成多。夏粮增产主要得益于: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近年来,中央和各级政府对“三农”工作特别是粮食生产给予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随着各项扶持政策的到位,加之近年来粮食价格上升,使得种粮效益有所提高,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高涨,我市粮食面积进一步扩大;各县市区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切实加强生产管理,大幅提高小麦新品种、新技术应用比率;小麦生育期间天气总体形势较好,有利于小麦生长发育。冬春季节局部地区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冻害、雹灾、冷害,部分田块造成减产,但由于田管措施得力,补偿恢复较好,对产量影响不明显。
由于今年气候条件较为有利,蔬菜生长发育良好,市场供应充足,加之今年蔬菜价格总体上涨,大多数作物取得了较好收益,蔬菜生产已成为种植业增收的重要来源。据统计,上半年我市蔬菜累计种植面积90.3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0.7万亩;蔬菜产量143.8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1.6%;无公害蔬菜基地面积继续增长,已达到60万亩左右。预计蔬菜产值达到14.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近一成。
虽受到猪价下跌及禽流感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但上半年我市畜牧业的发展整体形势还比较乐观。上半年,全市肉蛋奶总产30.53万吨,同比增长0.2%。其中,肉类总产26.71万吨,同比持平,禽蛋产量3.76万吨,同比增长0.9%。畜禽存、出栏量均呈下降趋势,但下降趋势较为平缓。预计上半年牧业增加值17.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
今年以来,我市各地积极实施“渔业富民行动”和渔业富市“1151”工程。通过建立渔业标准化生态养殖示范区,大力发展水产养殖。各县市区围绕市场需求变化,积极调整养殖结构,大力发展名特优水产品,对优势水产品如河蟹、青虾、鳜鱼、泥鳅等进行全方位培育,高起点布局,高标准规划,提升渔业产业素质。上半年,全市水产品产量达4万吨,同比增长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