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品:“龚老汉”组成集团军
“龚老汉”,是浙江一种中华鳖的牌子。在萧山的金达龚老汉特种水产有限公司,总经理龚金泉抓住一只中华鳖,打开挂在鳖身上的防伪标牌,一张带涂层的纸条飘然而落。他说,刮开涂层,拨通免费的防伪咨询电话就能获知产品真伪。记者当即验证,果不其然。据介绍,龚老汉公司每年上市的数十万只商品鳖都佩有这种防伪标牌,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的同志说,这在中华鳖生产没有形成规模优势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近两年来,我国水产品生产已经实现了从量到质的飞跃。这是11月中下旬记者深入广东、浙江等地进行采访的切身感受。在这里,“龚老汉”现象已成为水产行业的一个缩影。广东、浙江、辽宁、江西、安徽等地水产主管部门在实施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时,都调整了本省的渔业发展思路,制定了各自的优势水产品布局规划。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以优势产品为纽带的水产品区域布局正在形成,这一指导思想给水产品生产带来的变化体现在从种苗培育到市场建设以及带动农民增收的方方面面。
苗种建设方兴未艾民间资本踊跃进入。水产种苗基地的建设方兴未艾,吸引了大批投资商。浙江绍兴国家级中华鳖原种场就是一家民营企业投资兴办的,由于看好这一品种的前景,该民营企业用建筑领域的利润不断追加对原种场的投入。据统计,浙江省这两年新建成和在建的优势水产品原良种场建设基地共有14个,总投资达1.24亿元。广东省海洋渔业局的同志告诉记者,每年他们投入200万元专门用于海淡水养殖种苗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在,对虾种苗场已达700多个,像湛江外资企业中联水产,其良种选育以及健康养殖模式已经成为湛江水产对外展示的窗口;和对虾、鳗鱼一起成为广东省优势水产品种的罗非鱼本是外来鱼种,经过十几年的养殖,在良种培育方面已经取得世界领先地位。
龙头企业强筋壮骨竞争能力迅速提高。经历了美国对虾反倾销洗礼之后,广东对虾企业通过积极拓展日、韩及欧洲等市场,很快从低谷中奋起。现在,湛江已经有7家对虾出口加工企业达到了美国HACCP标准。最近,湛江国联水产开发有限公司在美国对虾反倾销应诉中获得胜利,实现零关税,预计今年出口创汇额可达到1亿美元以上。安徽明光永言特种水产养殖公司的河蟹养殖基地已发展到六省一市,其女山湖牌螃蟹年创产值2.3亿元,销往香港、台湾、日本等地,在香港,竟然占据了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
集约经营优势突显农民增收稳步发展。目前在广东,千家万户各自为战的局面早已不再,一些有技术与资金实力的大户脱颖而出,在江门的台山,一家养鳗大户的养殖水面就达5000亩。现在,鳗鱼养殖区域已集中到顺德、江门一带,并且正在呈现从珠三角地区向水质更优的潮汕地区发展的趋势。预计今年鳗鱼产量将达到7万吨,其中大多数都将供应国外市场。现在,广东对虾产量已经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出口量占全国的一半。
11月11日上午10点多钟,记者在广州最大的水产品批发市场———黄沙水产品批发市场看到上货的车辆、人员络绎不绝。但市场管理人员刘先生说,其实这是一天中最冷清的时候,上货高峰是天亮之前。而在湛江,霞山区对虾批发市场已形成了全国最大的对虾集散地,不仅广东省,海南70%、广西50%、越南20%的虾产量都在此处交易。同时,大批农民通过龙头带动,在稳定的市场形势下走上富裕之路。在湛江,仅一个对虾市场就让15万人就业、20万人脱贫,解决了60万人的生活出路。浙江的龚老汉水产公司,带动农民养殖中华鳖5000亩,挂着“龚老汉”牌子的中华鳖在上海市场卖到128元一斤,每年可为农户创收近3000万元。
市场价格走势趋稳水产养殖风险降低。浙江的优势水产品以大黄鱼为首,在水产品布局规划指导下,产量稳定,去年的产量是7500吨,其中仅深水网箱的优质大黄鱼就占了三分之一。市场价格从原来的忽高忽低稳定在每斤十六七元。
鳗鱼苗曾有“软体黄金”之称,过去零点几克的鳗苗能卖到4元钱一条。在暴利之下,这个行业也经历了几起几落,有人一夜暴富,更多的人昙花一现,曾有过坐奔驰车的老总变成骑自行车打工仔的传奇故事。现在广东的鳗鱼养殖已经进入一个较为稳定的发展期,产量几年来一直稳定在6万吨左右,价格相对来讲也比较稳定。
(农民日报记者:王泽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