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综合信息

怀柔农家书屋“智”富农民

日期: 2010-02-12 00:00 作者: 温来升 高海燕 来源:北京城乡经济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到农家书屋‘淘金’去!”近日,怀柔区喇叭沟门满族乡西府营村农民彭光海来到村里的农家书屋看书学习。如今,当地涌现出一批书中淘金的“智”富新农民,他们把书屋当成学技术、用科学、闯市场的致富加油站。

  在不到50平方米的书屋内,早有十几位“取经”农民查资料、学技术,有的还不时掏出小本记录。彭光海笑着说:“五味子栽培技术就是我请教书上‘专家’学到的,今秋收获按晾干的每公斤150元计算,增收10万元不在话下。”

  怀柔区近年来把农家书屋建设作为改善农民文化生活、培养新型农民、建设新农村的基础工程,通过市、区投资等多种渠道筹建,目前已建成农家书屋185家,藏书达30万余册,彻底解决了农民“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据介绍,这些书屋都统一配置书柜、书桌、凳子和报架,并由专人负责日常管理,每天准时向村民免费开放和借阅,书籍涵盖种养、加工、科普、法律、文艺等多个种类,有效保证了农民足不出户就能获得丰富的文化资源、学到各类农业新技术、了解最新的政策信息。

  “黄金书中淘,发家书搭桥。”宝山镇温栅子村狍子养殖大户张鹏福如今一有空就去“泡”书屋,并总嚷嚷着“晚了可没地儿”。以前每到狍子产仔时,他总担心饲养不当导致狍仔死亡,村里又没有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一次在书屋看书,他从《狍子的庭院养殖技术》上取到了“真经”,所有不明白的技术问题统统迎刃而解,去年光养狍子就收入3万元。

  为让农民在家门口看到最新的图书,区图书馆在镇乡、街道建立流动图书站,实行配送制,定期更换图书,配送书籍包括农业科技、法律知识、科普读物、医药保健、文学等。他们配备2辆图书流动服务车,为各借阅点统一调配、运送图书,使全区的图书资源流动起来,每个点的图书半年更新一次。(摘自: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