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综合信息

赣县石芫“小”处着手架起农民致富金桥

日期: 2010-01-21 00:00 作者: 刘世平 谢太云 来源:江西农业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1月3日,赣县石芫乡农民徐建华夫妇一大早便在自家的绳索加工机器跟前忙碌着,机器声、谈笑声交织成了一支欢歌。“年关岁末,来自商家的绳索订单急剧增多,都快忙不过来了。”徐建华告诉笔者,绳索在农村实用且环保,在市场上成了抢手货,自从几年前从事绳索加工这一行当以来,每年都有数万元进账。如今在石芫乡,像徐建华这样靠小手艺、小作坊等增收致富的例子并不鲜见。据悉,光从事绳索加工的农民就有400多户。

  石芫乡地处边远,是赣县唯一不与外县接壤的中部山乡,区位、交通等较为逊色,在这样的环境下,带领农民致富的任务显得更为严峻和迫切。近年来,石芫乡党政一班人牢固树立苦干、实干意识,跳出发展劣势巧绘发展蓝图,从“小”处着手,以小手艺、小作坊为平台,引领农民在“小”处做出大文章,以协会为纽带,为农民致富提供服务。

  农民要致富,关键要有平台。为此,石芫乡着眼于各种小手艺、小作坊,结合乡情实际,确定了绳索、板刷、凉粉草、竹木、油茶等多种产业,出台了系列扶持和奖励政策,成立了各种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服务中心,免费为农民提供技术、信息等,并采取统一采购原料、统一销售等模式,引导农民抱团发展,从而减少和减轻了农民的发展本钱和市场风险。积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了农村道路、水利修缮、农网改造等一批工程,倾情为农民致富加速,目前,该县已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路,村民小组通公路”,随着该乡广教寺村农网改造工程的逐步完工,全乡农民将彻底告别“红丝灯”。此外,该乡还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为农民找饭碗,以农民知识化工程为载体,组织农民举办各类技能培训,截至目前,该乡已举办各类培训10期,培训农民近3000人次。该乡广教寺村返乡农民工刘金梅失业返乡后,在该乡的帮助下,又回到了县城的一家制衣厂上班,重新有了“饭碗”。

  农民要致富,一个好的发展环境尤为重要。该乡在干部队伍中实施绩效考核制度,打破大锅饭,激发干部干事活力,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要求干部深入到农家院落、田间地头为农民排忧解难。建立了督查工作机制、目标责任机制和领导责任机制等长效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干部干事效率。该乡烤烟种植大户蔡春英的创业历程中就倾注了不少当地乡、村干部的心血。当初一门心思想致富的她却不知发展什么项目时,乡里的干部给她送来了发展烤烟的各类信息,当她遇到各种技术难题时,乡农技站的干部总是热心地为其提供指导和帮助,2009年,她种植烤烟达15亩,年收入近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