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综合信息

南康市新农村建设走访侧记

日期: 2009-11-27 00:00 作者: 阳金华 张华源 钟风林 来源:江西农业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产业新村”“一村一品”“文化新村”“和谐新村”……红红火火的新农村建设带给了赣南大地翻天覆地的变化。近日,笔者走访南康广袤农村,真切地感受到该市农村已经破茧成蝶,在突破中获得了新生:漫山遍野的果园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果香、返乡创业的农民开辟着发家致富的门路、自得其乐的男女老少传递着精神文明的幸福指数……

  “后山果园就是我后半辈子的保障”

  太阳夕下时,南康市朱坊乡红心村杨坑组刘文槐扛着杀虫机边走边与紧随其后的老婆说道:“我们果园今年至少也有3万元的纯收入。年后呀,我带你这个老太婆上北京聊一下。”老婆忙答道:“老头拐,我们还是留着钱养老吧。”“老太婆,瞎操心,后山这片果园就是我们后半辈子的保障啦,放心去玩……”笑声传遍了杨坑组整片后山。

  如今该市的红心村、小岭村、桥口村、麻田村……家家户户有果园,农民成为了农场主,住在果园小别墅里,呼吸着山里新鲜空气、吃着自家绿色食品,还伸手点着入腰包的钞票。这反映了南康市“一村一品”“产业新村”的富民之举取得了巨大成效。该市立足本地产业基础和特色,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在广大农村以“一村一品”为发展方向,制定长远规划与目标,具体落实于政府主导、政策拉动、集约发展、服务先行。为做大做强南康地方特色的“名片”产业——甜柚,该市规划了龙回—浮石四万亩甜柚基地、朱坊两万亩、赤土青塘万亩等多个甜柚基地,总面积已达近8万亩。赣州市“一村一品”示范村、全省“双千”工程实施项目、“2008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先进县(市)”……荣誉捷报频传。

  “返乡创业帮助我摆脱了飘泊生活”

  “离合器要控制好!慢慢来,莫急,注意力要集中……”镜头来自于南康市春华机动车驾驶员学校“特殊学员”的练车现场。这些“特殊学员”是南康市北片乡村的返乡农民工学员。之所以特殊,是因为他们学车不是为了从事司机职业,而且急着想把自家新买的轿车开进门。“返乡创业,帮助我摆脱了飘泊生活,还发家致富了。现在考到驾照,过年就可以把车开回家了,挣更多的钱了。”学员赵忠兵高兴地告诉笔者。

  面对金融危机造成农民工返乡潮,南康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重点围绕本市家具、成衣、电子、矿产品、化工等主导产业,通过“工业园和返乡创业园吸纳一批,民营企业吸纳一批,自主创业带动一批,社区灵活就业安置一批,培训提高转移输出一批”等措施,积极鼓励、引导、扶持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到目前为止,该市返乡农民工就近转移就业已达19500人,占返乡农民工总数的81%,其中1.6万人被各类企业吸纳实现了二次就业,近5000人实现自主创业,实现了农民工“充分就业、成功创业”的目标。

  “老表也讲文明、和谐新风尚”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大合唱雄壮有力;“咚咚呛,咚呛,咚咚呛,咚呛……”——大锣鼓惊天动地;“好,这个门球进得好……”——体育活动丰富多彩;“今天生活真真好,明天生活红火了;老表日子响当当,文明新风乐陶陶……”——“喜庆建国六十周年”文艺活动排练紧锣密鼓。这是笔者在凤岗镇路塘村看到的村民开展文体活动时的情景。

  为落实“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新风貌工作,该市在开展十大特色新村创建的同时,推出了该市凤岗镇路塘村“文艺新村”、横市镇增坑村“八小农民乐园”特色亮点村,打造了一大批功能齐全、机制完善、网络健全的新型村落社区。该市积极开展创建“绿色家园”活动,转变农民生活习惯和生活观念,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逐步形成了“环境人性化、管理规范化、活动经常化”的“三化”特点。集小网站、小娱乐室、小文艺室、小图书室、小电教室、小摄影俱乐部、小超市、小保健站为一体的“八小”农民乐园是农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此外,该市还充分利用村民学校引导农民讲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户、树文明新风,让村里老少一起学习、一起娱乐、一起进步,不断促进经济发展和乡风文明,路塘村的老表也更加讲文明、说和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