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农村环保进行时
农民传统的生活方式正在悄然改变,用上自来水淘汰了水缸,用上太阳能淘汰了大澡盆,用上沼气淘汰了大锅灶……10月中旬以来,记者跟随辽宁环保世纪行采访团走辽东看辽西访辽南,随着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农民的生活质量在改善,农民的生活在向城里看齐。辽宁省“环保攻坚惠民”活动推进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龚世萍说,辽宁省以“环保攻坚惠民”活动为载体,将农村环境保护作为一个重点问题加以解决。辽宁环保世纪行今明两年的活动主题是“保护农村环境,建设优美家园”。这是开展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16年来第一次以农村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活动。
环保成为村民自觉行为
经过多年环境整治,村民的环保意识由无到有,甚至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本溪县东营坊乡太阳村虽在大山深处,但是村路整洁,路旁摆着整齐的垃圾箱。在路两旁看不到柴草堆、物料堆、残土堆、粪肥堆。村民李明的家里安上了太阳能热水器,夏天能洗上热水澡,他对记者说:“一早上起来空气都是甜甜的,现在我都不愿意上城里了。”东营坊乡东营坊村今年新建了垃圾处理场,在全村设了62个垃圾箱,专门有5个保洁员清运。84岁的老大娘包庆兰在村里生活感到很幸福:“我在村里生活了60多年,以前大家随便倒垃圾,路是土路,走在上面土多灰多,现在环境挺好的,都是柏油路还有路灯,没事就拿个小板凳坐着唠嗑。”
建昌县石佛乡灰窑子村这两年修建了自来水、排污管道,村民们觉得特别方便,村民王清华告诉记者:“原来用水井水质不好,厕所改到屋里是水冲厕所干净卫生,不用到外面上厕所,你知道东北的冬天外面挺冷的,上一趟厕所冻得直哆嗦。原来不能用全自动洗衣机,排水口通到家里后就用上了。”
在大连市旅顺口区袁家沟村,记者见到村民李金枝正在清扫马路,她说村里共有四个保洁员,收上来的垃圾由区里统一运走。旅顺口区已对农村垃圾实施统一收集处理,在2008年全区投资400万元,用压缩式垃圾车取代了农用和畜力车,现代的垃圾桶取代了以往的垃圾池,实现了全区垃圾统一集中外运。各街道组建了580多人的街村清扫保洁队伍,先后取缔了20多个垃圾填埋场,实现了城乡一体化的管理格局。旅顺口区累计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新建改建各类无害化厕所2万余座,占总农户的一半以上。金州区在农村投入各类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资金3366万元,配备垃圾清运车177台,达到一村一台,建设垃圾暂存点3400个,成立了1100余人组成的保洁队伍,实施农村环境卫生全天保洁。全区农村改厕累计9.51万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1.7%。
凤城市大梨树村为了规范村民环保行为,在《村规民约》中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做出两条规定:“分到山的农户在三年内绿化好,栽满栽严”;“村民和单位,不准乱修、乱建,不准侵占公路、街道、景区和公共场地,不准乱放垃圾”。同时,村里设立专栏,开展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使村民进一步树立生态意识,增强环保观念。目前,在大梨树村关心环境,注重节能蔚然成风,全村居民庭院绿化面积达到1.3万平方米,单位环境绿化6000平方米。
新能源利用大有可为
跟随辽宁环保世纪行采访团一路走来,记者看到如今在农村新能源的利用是大有可为,更好地保护了农村生态环境。过去一到做饭时间,家家冒烟,既浪费柴火又耽误时间。如今在辽宁许多村庄已实现“一人烧火,全村做饭”。本溪县东营坊乡太阳村在共建单位本溪市人防办的支持下建了一座秸秆气化站,可以满足全村320户居民、1400多人烧火做饭。村民吕艳告诉记者:“气化站管道通到家,做饭也方便了,干活回来一打就着,也不用花钱,用自家的秸秆或玉米棒就可以换气用。”太阳村的村委会办公房用上了太阳能,安上了15盏太阳能路灯。桓仁县八里甸子镇大南沟村全部进行了“节柴改灶”工程,每户都安装了高效预制架空炕灶。
而宽甸县宽甸镇东厢村更是把垃圾变成了宝贝,村里建了一座生物质垃圾气化站,可供5000多户人家做饭和取暖用。这个气化站用的是秸秆、树皮、树叶、稻壳,甚至一些白色垃圾和棉布鞋等生活垃圾也能用上。这是宽甸县一家企业的新发明、新技术,改变了过去只能以秸秆作原料的制气方式,任何水分小于25%的可燃物料都可以用来制气,而且热值高、气量大,每千克物料可以产生2立方米气体,这种专为农村提供的生物质新能源已经开始在宽甸县部分农村推广,既节能又环保。一户村民每天花费不到一元钱,就能满足做饭烧水等生活需要,以前烧煤或用液化气罐一天得两元以上。
做饭要节能,取暖也要节能,在宽甸县双山子镇黎明村,54户新建成的楼房里,不但家家安装有太阳能热水器,还用上了新式节能吊炕,这是对传统大炕的改造,可使室内温度提高4至5摄氏度。还可节柴40%左右,全年每铺炕可节约1382公斤秸秆或1210公斤柴火,相当于691公斤标准煤,节省和保护一亩山林和植被。
瓦房店市炮台新村的设施小区内,农民都建了沼气池,连着的猪圈为沼气提供原料,沼气用来做饭与照明,沼液用来给棚内蔬菜做肥料。村民马成勇说,一个棚一年能挣上四五万元。瓦房店市在农村推广沼气工程,引导农民使用清洁能源,目前全市建有大中型沼气池30座,"四位一体"及"一池三改"8746户。
辽宁省支持农村新型能源开发推广,不断加大对以农村沼气、农村小水电站建设为重点的农村能源建设的投入,2006~2009年,共安排1.6亿元,与中央国债资金和其他有关部门资金配合使用,重点支持了以农村小水电、四位一体、生物质气化、气化站技术改造、太阳能综合利用和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农村能源建设。目前全省已经累计建成"四位一体"生态模式42.3万户;建成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工程264处、新建或改造40多个农村小水电站。
创建环境优美村镇
长期以来,辽宁环保工作重点在城市,相比之下,农村成为薄弱地带。据辽宁省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站长高明和介绍,随着全省城镇化水平的继续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现,农村生活污染和生产污染问题严重。全省农村每年产生生活垃圾约160.6万吨,生活污水约5.1亿吨,每年畜禽粪产生量1.6亿吨,个别地区饮水不安全问题也相当突出。农村生态破坏严重,已成为辽宁省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辽宁以"环保攻坚惠民"实践活动为载体,大力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明显实效。全省共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572处,解决了205.6万余人次的饮水安全问题;结合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完成辽西北植被恢复建设92.34万亩;共有200个村作为"环保攻坚惠民"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完成了"四清"(清柴垛、清粪堆、清杂物、清垃圾),达到了"三化"(绿化、净化、美化),实现了"四有"(有黑色路面、有硬化排水、有统一院墙、有绿色休闲广场和花坛);有70个乡镇、400个村开展了创建省级环境优美村镇试点建设活动;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主题,以绿化美化和生态效益为切入点,实施了村屯绿化工程,完成村屯、校园和园区绿化1735个。
辽宁省副省长赵国红介绍说,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农村环境保护的总体思路是以"环保攻坚惠民"和环境优美村镇创建活动为载体,以水源、田园、家园"三清洁"为重点,"以奖促治"、"以奖代补"为手段,强化农村综合环境整治,推进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力争用五年时间,使一些有严重破坏环境问题的村屯得到有效治理,使全省大多数村镇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善,让发展的成果惠及群众。
相关新闻
- 凝心聚力建设富裕新农村---鄄城县彭楼镇王堂村新农村建设轨迹白描 2018-09-25
- 惠南镇巩固新农村建设成果 2015-05-15
- 长寿区七大举措强化农村环保工作 2013-05-07
- 垫江县四举措打开农村环保工作新局面 2012-05-02
- 重庆南川区在全国率先探索农村环保模式 2012-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