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综合信息

“变”出来的小康村——榆阳镇广济南村发展小记

日期: 2009-11-18 00:00 作者: 吕晶 张昊 来源:陕西农业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民依靠党的好政策逐渐富裕起来,榆阳区榆阳镇广济南村也在经济发展大潮中,转变观念,乘风破浪,步入发展的快车道,昔日的穷村子变成人人羡慕的小康村。

  穷则思变,“变”出一个小康村

  广济南村全村占地总面积1000亩,共190户、528人,总耕地面积360亩,目前居民们大多数靠搞副业致富。而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广济南村是榆阳镇最穷的村子。村支书张来则回忆起从前的日子说,当时村民都以种地为生,勉强度日。改革开放后,村干部的思想观念由原来的“守地种粮、靠天吃饭”转变为“大胆革新、发展三产”,从此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广济南村地处市区西人民路,过去并非繁华地段,由于离城近,容易感受城市的发展气息。当村干部看到城里兴起旅社这个行业后,提出由村集体创办旅社,这一想法得到村民的积极响应。全村家家出劳力,加班加点,背砖拉沙,修建旅社。当时,该村修建的城关八队旅社占地约5亩,是个很时髦的小二层,成为榆阳区唯一一家由村集体创办的旅社。此后,村上又陆续建起面粉厂、豆腐坊等加工产业小作坊,村集体的资产开始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上世纪90年代初,广济南村建起令人羡慕的榆阳区第一小康村。小康村占地60多亩,共修建了200多幢二层小洋楼,还带有宽敞的院子,户均居住面积达200平方米左右。村民王兴林说:“90年代,那时城里人大多还是几代人住一个四合院,我们村的人就住上了二层小洋楼了。”1996年,陕西省委、省政府命名该村为小康示范村。

  敢打敢拼,走出一条致富路。

  多年来,历届村干部认准发展是硬道理,积极发展村办企业。上世纪80年代后期,当时的地委想建设规范化的轻工业市场,广济南村瞅准这个项目,在西人民路上建立起榆林市第一家商贸家电批发市场。目前,该市场已发展成为各种知名家电品牌齐全的综合性市场。

  上世纪90年代后期,村上修建了国贸大厦、长城路建材市场、榆溪大酒店,又与广济北村联合修建了榆林市第一家保龄球馆。2004年,村上成立榆溪综合公司。目前,全村6项村办集体企业在榆林市同类行业发展中均处于领先地位,固定资产总投资达3亿元,全年总收入1140万元,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超过1.1亿元,人均收入达两万元。村上经济好了以后,给50周岁以上的老人按月发放补贴,并成立老年协会,组织老年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紧跟时代,绘出一幅好蓝图

  “有的农村分完牲口,连草绳还要剁三剁。广济南村不一样,村上土地到户后,村集体资产完整保留下来,并依靠集体资产继续发展经济。”驻村干部段世儒说。

  近几年来,榆林市经济社会发展迅猛,广济南村紧跟时代步伐,抓住了这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今年,该村与平安房地产开发公司共同开发了 “榆溪名邸”商住楼,另外又在红山修建占地70亩的古城花园小区。

  广济南村还认真推行村民代表大会制度,贯彻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体制,先后制定 《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村干总分工情况》等35项制度,用制度管理人,用制度约束人,规范了干部行为,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大大增强党支部、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

  在修建古城花园小区时,村委会组织党员和村民代表去外省考察电梯、铝合金、暖气等建材市场行情,然后进行招标,由村民参与打分,保证了村委会办事公开、民主。

  张来则说:“坚持可持续发展,才能给村民们谋取更长远的利益,今后打算让村民参股村集体企业,共享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