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闲人不闲德岭山镇农民巧赚钱
11月11日,天一亮,乌拉特中旗德岭山镇联合二组农民刘柏承骑着摩托,与同村的几个村民到离村不远的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打工挣钱。
今年40多岁的刘柏承,家里种着60多亩地,秋天把农产品卖掉,他收入了6万多元。闲下来的刘柏承没有像往年那样闲坐在家里,而是把眼睛盯在外出赚钱上。刘柏承高兴地对记者说:“农闲时出来打工,一天可挣到150多块钱,好好干上20来天,过年的钱就挣出来了,可比坐在家里喝烧酒强。”
农忙时务农,农闲时务工。在德岭山镇,像刘柏承这样利用农闲时间,在家门口打工的农民有近两千人,收入可达740多万元。
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农民在农田耕作的时间相对减少,农闲时间逐渐增多,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蹲墙根聚堆甩纸牌、喝酒打架事件时有发生。针对这种情况,德岭山镇政府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农民改变旧习,抓住农闲寻找致富门路。鼓励农民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吃“山水饭”;发挥好自家闲置的生产工具,吃“家当饭”;发挥好自身技能特长,吃“技术饭”。为了让农民拥有一技之长,德岭山镇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开展技能培训。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全镇共培训农民6000多人(次)。
天时、地利,再加上当地的惠农政策,让德岭山镇农民增了信心、有了奔头,他们不等不靠,及时转变观念,广开增收渠道,农民根据本村、本人的实际情况,有的购买了农用车做起了贩运生意,有的抓住企业生产季节性强、需要大量临时工的有利时机,进商铺、入车间打短工,呈现出农忙种地,农闲打工,一年四季忙增收的喜人景象。
编辑点评
时下,在巴彦淖尔市,像刘柏承这样的“两栖”农民不在少数,农忙在家种田,农闲外出打工,他们既抱“西瓜”,又捡“芝麻”,在增收致富的同时,大大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不断加大农村劳务输出力度,积极倡导“创业带动就业”的理念,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创业和就业机会,围绕市场需求搞培训,开办了棚菜种植、电脑操作、美容美发、服装裁剪、汽车修理和家政服务等培训班,为农民传授“一技之长”。为逐步调整就业结构,我市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打破以往的分散式经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培养扶持龙头企业,建立“一村一品”、“一村一业”、“多乡一品”和“多乡一业”的新型产业格局,实现了农村劳动力的就地“再就业”。
一人多业,各方发展,既种地又外出打工挣钱,新型的“两栖”农民不仅带动了巴彦淖尔市二、三产业的发展,也使广大农民的腰包鼓了起来。
相关新闻
- 高春海靠“倒蛋”赚钱 2013-05-27
- 望奎农民冬闲人不闲多渠道广赚钱 2013-01-17
-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合黎镇留守妇女领“双薪”奔富路 2015-01-14
- 农闲时节忙赚钱 2015-01-14
- 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两栖”农民年底算“喜”账 2013-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