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综合信息

科技推动 示范带动 政策拉动 马铃薯成为会泽农民致富“摇钱树”

日期: 2009-09-30 00:00 作者: 徐道文 来源:云南农业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近年来,会泽县把马铃薯产业作为一个富民产业来抓,不断增加投入,全力打造一流的科研环境,强化科技培训,开展高产创建示范,稳步拓展营销渠道,使马铃薯由一个自产自食的传统农产品变成一个种植面积达60余万亩,产值上亿元的大产业。即热了农民的地,更火了农民的情,成为了当地特别是冷凉山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摇钱树”。

  科研引路,掀起马铃薯第一次“产业革命”。90年代,会泽马铃薯和其他地方一样,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无名小卒”,人们种植马铃薯除了食用外就是养猪,谁也没想到地里的土豆还能变成钱。随着国际粮油价格的走高和食品加工业的不断发展,各种薯类产品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马铃薯逐步变成了一种商品。会泽县委、县政府及时看清形势,抓住商机,积极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投入,把马铃薯作为农业主导产业重点加以培育和发展。2001年以来,先后出台了有关马铃薯产业管理办法、实施方案、发展决定、发展纲要等政策性文件。制定了激励机制和扶持政策,促进马铃薯生产的快速发展。结合当时群众种植水平低,品种老化,马铃薯生产病害严重、产量低、品质差的实际。在加强新品种自主选育的同时,加强与省、市农业科研院校的交流合作,成功选育了享誉西南地区的“会-2号”、“合作88号”两个马铃薯主打品种和“合作001号”、“合作002号”、“合作003号”等优良马铃薯新品种,并在生产中大力推广种植。优良新品种的问世和推广使用,极大地释放了生产力,使马铃薯这一传统老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步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内在品质,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会泽县结合国家第四批、第五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积极加大资金投入,在县城内建成的占地11亩的马铃薯繁育中心,建成全省一流的防虫网室、组培室、专储仓库、分析室、药剂室、清洗室、消毒室,为马铃薯的研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经过近年来的不断改进和发展,会泽已成为了中国南方地区规模最大的种薯基地县,马铃薯繁育中心已具备年产脱毒组培苗100万株,原原种300万粒的能力,在马铃薯主产区大桥、火红等乡镇建立万15万亩标准化脱毒种生产基地,每年可生产脱毒种薯30万吨,所生产的优质种薯除供本县群众生产用种外,还远销到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和贵州、四川、重庆、广西、广东等省市区。

  科技措施集成示范推广,促进马铃薯产业提质增效。为进一步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打造全省一流的马铃薯生产基地。会泽县结合农业部、省农业厅粮食高产创建项目的实施和第四批国家农业标准化项目的实施,紧紧围绕样板大创建、科技大落实、单产大提高、粮食大增产这一目标,坚持走样板示范带动、科技措施推动、强农政策促动、县乡村三级联动的路子,不断加大马铃薯高产集成配套技术的研究和探索。先后制定了《会泽马铃薯》7个系列标准并上升为云南省地方标准,填补了曲靖市省级农业地方标准的空白,解决了云南省马铃薯生产标准不配套的问题。在马铃薯生产中,严格按照“新品种选育→茎尖脱毒→组培苗→原原种→一级原种→二级原种→一级种薯→二级种薯→商品薯”的模式发展。实现了脱毒优良种薯、高垄双行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的集成配套,将马铃薯生产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2009年,该县共承担实施部、省共建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样板4.26万亩,经云南省粮食作物高产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省内有关专家进行严格测产验收,万亩示范区平均亩产达2664.18千克,并创出“一亩树标”区5089.36千克的高产典型,比去年最高亩产量4339.2千克增加750.16千克,增17.3%。高产创建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带动全县61.6万亩大面积马铃薯科学化种植。

  抓品牌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结合会泽驾车、大桥、大海、火红、五星等马铃薯主产区空气清新、传毒昆虫少、土壤无污染、水质好等优势,加强基地建设,加强对农药、化肥合理施用的宣传和监管力度,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引导群众按标生产。2006年,会泽马铃薯被国家绿发中心认证为A级“绿色食品”,同时,立足会泽地域特色,先后注册了“丹紫红”七彩土豆、“脱毒牌”、“会泽大洋芋”等具有地方特色的马铃薯品牌。并成立了会泽县优质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由该公司牵头统一制作了“七彩土豆”、“会泽大洋芋”等品牌标识及包装袋,组织营销大户按商品薯标准进行分级包装销售,使会泽马铃薯生产有标可循,销售规范有序,实现了品牌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的目的。

  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千家万户。原来只是自产自食的小土豆,摇身一变,竟成了产值上亿元的大产业,改变了会泽县数万人的贫困命运。这一精彩的转变,除系列的优惠政策和科技措施外,种植大户、营销大户的辐射带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会泽县以“小额信贷”、“贷款贴息”等方式,积极培育和扶持种植大户、营销大户,带动了马铃薯产业的快速发展。该县先后成立了“火红乡良敏马铃薯营销开发有限公司”、“驾车乡广源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会泽县万通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以及大桥乡马铃薯营销协会、火红乡马铃薯营销协会等,架通了农户与市场的桥梁,有力地促进了全县马铃薯产业的快速发展。每7月以后,马铃薯主产区火红、大桥、五星、驾车等乡镇田间地头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前来收购马铃薯的各类车辆排成长队,农民们赶着牛车、马车来到地块,全家齐上阵,将收获的马铃薯初步分级后运到收购点换成钞票,不断改善全家人的生活和经济状况。

  火红乡农科站的李光线告诉我们:“仅火红乡每年马铃薯种植面积就有3万多亩,平均每户人家有5、6亩马铃薯,种得多的有20多亩,少的也有3、4亩,像碑非卡村的种植大户李德清,去年就种了28亩马铃薯,卖了6万多元,在这里,暂时差点帐农民都不愁,只要有土地,苦着点,两三年就翻过来了”。其实,在当地像李德清这样的种植大户还很多,五星乡的米成昆、火红乡的邓明芳就分别获得“全国十大种粮标兵”和“全国种粮大户”称号。

  2009年,该县共种植大小春马铃薯61.6万亩,预计总产130万吨,按当前的市场价格600元/吨计算,总产值将达7亿多元,全县农民群众人均种植马铃薯收入800多元。小小“金土豆”,它改变的不仅是农民的收入,还提高了群众的科技素质,加强了当地与外界的交流,拓展了农民群众的视野,也增加了致富的门路。即热了农民的地,更火了农民的情,成为了当地特别是冷凉山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摇钱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