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综合信息

七台河市新兴区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推进城乡一体化

日期: 2009-09-27 09:00 作者: 来源:黑龙江农业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近年来,七台河市新兴区不断强化措施,加大投入,科学规划,正确引导,大力推进文明村镇建设。全区涌现出国家级文明村1个,省级文明示范村1个,省级文明村1个,市级文明村5个,区级文明村5个。

  加强领导、齐抓共建。新兴区把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作为为农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民心工程”来抓,制定了《新兴区文明村镇建设实施方案》,成立了区镇两级文明村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红光村、新村为文明村镇创建示范村,加大投入,带动其他村连片创建。在全区大力宣传创建文明村镇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典型经验,编印了《新兴区创建文明村镇材料汇编》,指导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在《黑龙江日报》、《七台河日报》、省市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宣传了一批文明村镇典型,组织干部群众到外地及本区红光、新村等典型村参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积极争取省市政策,改造扩建蔬菜棚室,不断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促进棚室蔬菜规模化、效益化发展。全区共建成8个专业化棚室蔬菜生产小区,拥有高效日光节能温室128栋、86亩,普通温室305栋、151亩,钢架大棚323栋、309.5亩。今年又规划建设了55公顷的对俄蔬菜出口基地。规划设计了红光和红胜两个观光农业生态园项目;通过市场牵动、政策扶持、技术服务等措施,突出“一村一品”发展格局,发展了红升村养鹿和闫家绿色养殖专业村,扩大红胜、太和等村的绿色养殖基地,实现了畜牧业总量扩张。全区共形成养殖专业户573户,大户40户,畜牧专业村6个,标准化畜牧小区6个,2008年,全区畜牧业产值达8298万元,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达1327元;充分挖掘农村土地、闲置厂房等生产要素,招商引进建企业,发展非农产业,实现农村人人有业就,村村有项目。投入建成红光村彩砖厂、东升村空心砖厂,扩建的红胜村型煤厂,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得到明显增强。

  狠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对上争取、增加区级投入,实施村企共建等措施,加快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文明村镇建设奠定基础。投资3357万元,建成52.4公里通村公路,实现了村村通白色路面。完成七桦路改造,改建了红旗路。今年31.7公里的通村公路正在建设。投入资金58.8万元实施了农村水网改造工程,铺设自来水管道6900延米。今年投资60万元在太和村铺设主管道3000延米并入市政供水管网。建成沼气池107个,改造泥草房195户,今年550户泥草房改造正在实施。

  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实施了“三绿工程”,即村屯绿化、通村公路绿化、荒山绿化工程,投资约700万元,完成造林绿化面积1174亩,植树37.2万株,基本实现了村内绿化成网、沿路绿化成带、荒山绿化成片的绿化格局。通过采取以奖代投的方式投入环境卫生整治资金,保证了通村公路及村内垃圾日产日清。逐步改进垃圾收集清运方式,推行生活垃圾袋装化和分类定点收集,垃圾收集、清运率达到95%。全区12个村基本达到了村屯柴草、垃圾、粪堆出村,禽畜圈养无散放,路面无杂草、无粪便、无秸秆的“三无”标准。

  实施素质提升工程。以村党支部、农民学校为主要阵地,着力抓好对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发放《公民道德建设指南》2600余册,组织宣讲团到各村宣讲40余场次,受教育人数达2.4万人次。积极开展 “十星级文明户” 、“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妇”、“产业带头人”等评比活动。此外,把文明市民教育宣传活动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贯彻落实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巩固了同“法轮功”邪教组织做斗争的成果。

  开展好科技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农村远程教育和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活动的有利契机,组织好农民的科技文化活动。近年来,区镇各部门共深入各村屯60余次,开展“科普之夏”和“科技服务月”活动13期,举办镇村干部环境创建知识培训班12期。利用各村文化活动室,结合“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七一、国庆等重大节日定期开展文化主题活动,举办了歌咏比赛、秧歌比赛、各类球赛60多场次。每年8月份组织红胜村大黄柿子节,举办红光村农民艺术节。

  大力推进管理民主。重视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作,制定了《镇村干部廉洁自律十不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干部、党员学习培训制度》、《镇务村务公开制度》等十几项规范化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村财民理乡代管制度、村民议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有针对性的对镇村干部进行了培训,使镇务公开、村务公开进一步达到规范化、制度化。把一批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讲奉献、有知识的农村能人、致富能手充实到村“两委”班子,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