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综合信息

文化风吹进农家院---济宁市市中区"农家书屋"带动农村文化建设纪实

日期: 2009-08-31 10:25 作者: 张磊 婷婷 王双 来源:农民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山东济宁市市中区把实施农家书屋工程作为加强农村基础文化设施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投资兴建文化活动场所,让读书新风吹进了寻常百姓家,丰富了农民文化生活。

  图书室成了农民最爱

  8月16日,星期天傍晚,安居镇八里庙村图书阅览室的大门依然敞开着,三五村民在书架前翻阅图书。年近花甲的村民田峰正津津有味地看着一本《计算机入门基础知识》,一边看还一边用笔在稿纸上划来划去。村图书阅览室的管理员告诉笔者,图书室成了农民最爱来的地方,老田就是常客。老田听到后,哈哈笑着说:“现在俺村里都是爱学习的文化人,我老头子也赶赶时髦。看了这本书,我可是学了不少东西,现在我不光会开、关机,还能看网页哩!”

  目前八里庙村图书阅览室共有图书两千余册,主要以实用科技,科普知识和文学类书籍为主。由于图书贴近群众生活,村里的图书阅览室目前已经成为了当地村民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

  近年来,该区不断加快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今年把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工程列为重点民生工程来安排,共新建、改建八里庙、贺桥村、东朱庄村、唐营村等10处图书阅览室和106处农家书屋。有的还建成了现代化的电子阅览室,当地居民不仅能够畅游书海,而且还能在网上冲浪。

  学文化成了致富桥梁

  在喻屯镇贺桥村的农家书屋里,《西瓜栽培》、《袋生豆芽生产新技术》、《小餐馆挂牌食谱》、《甜瓜优质高产栽培》等农业实用技术类图书最受农民的欢迎。经常光顾书屋的“甜瓜大王”蔡高顺这次又借了两本甜瓜栽培方面的书。他高兴地说:“农家书屋建成以来,甜瓜种植方面的书我可是没少看,许多老问题得到了解决。”

  高中毕业生唐伟,毕业后回村待业,尝试的几次小生意都没能成功。一天,他偶然在图书阅览室发现了一本《袋装豆芽生产新技术》,便试着学做豆芽菜。现在他不仅致了富,还解决了三个人的就业问题,成了小有名气的豆芽大王。

  小小阅览室在撒播知识与文明的同时使农民的眼界宽了,致富的路子也更多了。按照该区的统一部署,结合农民生产生活实际,农家书屋里农业科技、农产品加工、文化教育、法律法规、少儿读物、医疗保健、种植养殖等方面的书籍一应俱全。通过读书培养了农民在科学养殖、种植等方面的科学实用知识,调动了农民科学种植、养殖的积极性,增加了农民收入,切切实实让农民尝到了读书的实惠。该区农业局负责人告诉我们:“学文化成了农民的致富桥梁,文化建设在农业增收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文化风催开和谐花

  在做好农村图书阅览室建设的同时,该区还以三个镇为重点,按照全市到2010年所有乡镇都要建有30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文化站,并建有“五室一场”(图书阅览室、综合文体活动室、文化培训室、“共享工程”数字阅览室、电影放映室和文化广场)的要求,多措并举加快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截至目前,安居、唐口、喻屯三个镇均建起了300平方米以上的乡镇综合文化站,为农民提供包括文艺演出、图书阅览、书法绘画、电影放映、科技讲座、体育活动等在内的一系列服务,进一步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

  如今,秧歌队、舞狮队、戏曲队等农民自发组织的展演队伍在市中区达到60余支,拿起锄头种地,放下锄头唱戏,这成了市中区农民的真实写照。安居镇文化站站长鲍国强告诉我们:“农村文化基地的建设让农民闲暇有了好去处,喝酒、打麻将的少了,来读书参加活动的多了,村民们的聊天内容也有了新变化,谈文化、讲礼仪成了村里的时尚,许多农村已连续多年无刑事案件,民事纠纷也明显减少,真是文化风催开和谐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