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里的文化风景——安图县农村文化站建设综述
“十一五”期间,吉林省规划建设61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每个文化站平均300平方米,造价约24万元,目前已规划建设256个。省委、省政府对文化站建设高度重视,2009年,将75个文化站建设项目列入了全省8件民生实事和工作目标责任制。目前,在省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已解决了文化站建设的部分配套资金。同时,各市(县)、乡镇也十分重视,在资金、工程建设、活动开展等方面进行了大力的扶持和引导,各地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从即日起,本报将对全省部分地区的文化站建设经验给予报道,以促进我省农村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
在安图县石门镇,新建的综合文化站成了当地最靓丽的一道景观。文化站建筑风格现代时尚,民族风情浓郁,宽敞明亮,站内各项文化、娱乐、健身设施齐全。自从文化站落成后,村民们就纷纷涌向这里,开始了唱歌、读书、健身等崭新的生活。文化站像城里的大剧院、图书馆、体育馆一样,发挥了综合性的休闲娱乐场所的功能。
石门镇的综合文化站建设是安图县积极推进农村文化站建设的一个缩影和代表。近两年,安图县在国家加大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有利契机下,积极规划,认真落实,全县的文化站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发挥了活跃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改善和提升农民综合素质的作用。
当地重视 资金到位
2007年,安图县对全县各乡镇文化站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县委、县政府将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分管县长任组长、县里各相关部门及相关乡镇为成员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制定了《安图县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专门召开政府常务会议研究文化站建设相关问题,决定分3年在全县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2008年,新建3个乡镇文化站被列入县政府向百姓承诺的10件惠民实事,今年县政府又确定了建设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的任务。
2007年,安图县石门镇综合文化站被省文化厅列为全省13个建设试点之一。在上级补助资金20万元到位后,剩余资金则采取由县财政负责60%、乡镇负责40%的方式给予解决。仅用2个月时间,石门镇综合文化站就建设完成。
为了保证文化站的顺利建设,安图县还采取了灵活创新的方式解决资金的难题,如在配套资金一时难以到位的情况下,就与施工单位协商,采取预先垫付的方式等。截至到2008年10月,该县先后建成了石门镇、两江镇和万宝镇等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总投资达90余万元。
外形美观 设施齐全
在建设文化站过程中,安图县结合当地的人文、民俗等实际,实行统一规格、统一设计,将新建的综合文化站的设计融入朝鲜族建筑特色,使整个建筑彰显朝鲜族文化韵味,外观上显得庄重、美观、大方,成为一个精美的建筑景观。
为使新落成的综合文化站更好地发挥作用,县里及时与乡镇政府签订在文化站建设资金及设施设备的购置上给予倾斜的共建协议,充分调动各乡镇的积极性。为此,石门镇已投8万余元为文化站小广场铺设了彩砖,同时出资购置了书架、阅览桌椅、计算机、文化器材等设施设备,为文化站的正常运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所有新建的文化站内均设有多功能活动厅、图书室和电子阅览室,县图书馆在文化站建立了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站和图书流通站,综合文化站达到了多功能化,充分满足了广大农民的文化需求,使国家惠农文化政策真正落实到基层。
资源共享 活动丰富
在建设中,安图县还注重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力争发挥最大效益。如石门镇文化站,与党员活动室建设结合在一起,为党员集中学习提供交流平台,目前已争取到党员活动经费4万元投入到建设中;与共享工程建设结合在一起,利用现有的网络和软硬件资源,免费为农民群众查阅农业科普信息提供服务;与农家书屋建设结合在一起,将农家书屋建在文化站里,解决农民买书贵、看书难的问题;与农家文化大院建设结合在一起,在文化站室内外设立了活动场所,为农民创造了自娱、自乐的平台;与农村体育活动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在一起,安装了体育健身器材,为村民提供了健身活动场所。
乡镇文化站作用发挥的好坏,是否具有吸引力和生命力,关键在于是否能经常不断地开展群众乐于参加的文化活动。为此,县里将乡镇政府的文化、科技、培训等活动纳入到文化站的工作当中,发挥文化站综合服务功能。同时,依托传统节日、重大节庆和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精心策划群众喜闻乐见、互动性强的文化活动,让广大群众“唱主角”。如石门镇在文化站内,积极组织电影放映、农村文艺汇演、农民文化节、共享工程传播、农民体育运动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切实发挥了综合文化站的服务功能,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
编者按 乡镇综合文化站是广大农村中农民获得精神文化生活、实现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场所,也是党和政府开展农村文化工作的基本阵地,因此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对于改变农村文化设施落后面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吉林日报》刘亚 孟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