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山区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位于鄂西南清江中下游,是典型的山区传统农业大县,具有丰富的特色农业资源。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按照“拓展特色基地、培植优势龙头、创建绿色品牌”的思路,走农业特色更特、优势更优之路,着力发展壮大长阳特色农业支柱产业,推进特色农业大县建设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统筹产业定位与布局,破解中山地带农业产业瓶颈。县委、县政府针对山区立体生态实际,坚持统筹高山特色经济、低山河谷特色经济和海拔在500—1200米的中山特色经济发展,实施再造一个“特色农业长阳”战略,大力推进“一村一品”计划,加快产业定位布局和结构调整步伐。一是打造“百万亩木本油料产业大县”。今年初,县委、县政府结合实际,抢抓国家促进食用植物油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机遇,坚持“项目兴农”和“产业第一”的理念,作出了建设百万亩木本油料产业大县的重大决定,把它作为一项兴县利民的致富工程、惠民工程、战略工程,作为当前和今后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加快推进。二是打造“中国魔芋之乡”。2008年,全县魔芋种植面积2万亩,实现产量25000吨,创综合产值近1亿元。三是打造“中国优质绿茶之乡”。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在调整结构、改良品种、争创名优上下功夫,茶叶种植面积达到6万余亩,年产茶1100余吨,茶叶综合生产效益达5000万元以上,茶叶已成为长阳农业的一大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统筹规模与质量,打造一流精品名牌。一是着力发展高山无公害蔬菜产业,打造“火烧坪”高山蔬菜品牌。长阳是全国高山无公害蔬菜的发源地之一。近年来,我们在把发源地“蜕变”为全国“第一县”上下功夫,大力实施“绿色”品牌发展战略,建成了以火烧坪、榔坪、贺家坪、资丘、渔峡口等地为重点的连片30万亩、总产60万吨、年创产值6亿多元的全国最大的高山无公害蔬菜板块基地,“火烧坪”牌高山蔬菜畅销国内30多个大中城市,直供奥运餐桌,出口港台和东南亚地区。二是着力发展清江特色渔业,打造“清江鱼”品牌。近年来,我们坚持把清江特色渔业培育成长阳库区农民的“金饭碗”,始终围绕“生态水产、绿色水产、高效水产、品牌水产”的发展思路,规范网箱养殖,形成了年产量2万吨、年创产值2亿元的全省重点淡水养殖出口基地,“清江鱼”无公害认证率达到100%,先后被省和国家认定为“湖北十大名牌农产品”、“中国名牌农产品”,并成为湖北水产品中唯一的供奥产品。三是着力发展清江优质柑桔产业,打造“清江椪柑”柑桔之王品牌。形成了连片12万亩、年创产值2亿元以上的清江优质椪柑基地,其中岩松坪椪柑标准化基地最高亩收入超过1.5万元。
统筹种养方式与产品加工,推进传统特色产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一是构建全国重点木瓜、栀果GAP示范基地。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药材产业发展,以资丘木瓜、金福红栀、资丘独活为重点,强化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构建了以榔坪、都镇湾等地为重点的8万亩优质药材板块基地,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木瓜及栀果GAP示范基地,并培育清江天然色素厂、土家嫂特色食品公司、隐龙山绿色食品公司开发出了栀果色素、木瓜醋、木瓜冰酒等系列产品,年创产值达6000万元。二是构建省级畜牧养殖板块基地。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发展生猪、山羊为主的畜牧产业、创建畜牧生产大县作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来抓,大力推广标准化养殖模式,着力构建畜禽健康安全生产体系,一举成为了全省畜牧大县创建先进单位。三是构建中南最大的优质脱毒马铃薯基地。自2002年以来,全县不断更新繁育品种,加强科技扶持,强化以大堰为主的基地建设,脱毒马铃薯面积达到20万亩,实现产值1亿元,成为了半高山地区农民增收致富新的主导产业之一。
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委书记 马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