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梦想上路 抱着感恩创业———记江苏东台市梁垛镇打工青年张树平返乡创业路
当你走进位于江苏省东台市梁垛镇境内的市级工业园———东台市磊达建材工业园区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刚竣工的四排高大气派的现代化厂房,这就是该镇外出打工青年张树平返乡创立的东台市东宇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带着梦想艰难上路
1986年10月,年仅19岁,还是一张娃娃脸的张树平跟着村里的大叔大伯们,背着一箱瓦匠“吃饭”的家当,南下常州建筑工地打工,他吃苦耐劳,起早贪黑,当杂工担灰桶、拌灰浆,跟在老师傅们屁股后面东奔西忙。然后,凭着勤劳、淳朴和诚实的人品,取得了老板的赏识,从干泥瓦工,到当施工班长、技术员、施工员。1993年,他带着10多个弟兄,组建了自己的建筑队伍,以质量和诚信赢得了市场,使曾经的“小瓦匠”变成了为自己打工的“小老板”。在常州,他一干就是22个春秋。
22年来,他经历过初到常州的困惑与艰辛,也领略了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立足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的那种成功喜悦。凭着以诚取信、踏实肯干的精神,他从一名泥瓦工开始成长,直到成立自己的公司,在实现了自己人生价值的同时,他还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开辟了一条新的劳动力输出渠道,每年为村里输出100多名农民工。
抱着感恩报答家乡
张树平富了,但他没有忘记养育他的家乡,他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回报村民,建设家乡,特别要改变家乡落后的交通面貌。他最佩服的人是华西的吴仁宝,他说得好:“家有黄金万两,日食不过三餐;我有豪宅千幢,夜伏不过八尺。”张树平认为,“如果没有国家的好政策,如果没有乡亲们的支持,说不定我还是一个小瓦匠呢!人活一辈子,光着身子而来,洒了灰烬而走。风风雨雨二十年,现在事业已小有成就,该到了为家乡实实在在做点事的时候了。”
2006年,同组的邻家男孩、19岁的范鹏,刚刚考上张家港经贸学院,却不幸突然患上了难以医治的慢性乙型肝炎。由于十多年前,范鹏的父亲不幸患上乙型肝炎,为了医治父亲的病,家中变卖了所有的家产,还欠下了近十万元的债务,但其父亲仍撒手人寰。范鹏在被诊断为乙型肝炎后,为了治病,休学一年进行住院治疗,但高额的医疗费用使原本就负债累累的家庭又添了许多新债,亲友、乡邻,以及母校都曾向他伸出过援助之手。远在常州的张树平得悉范鹏的遭遇后,立即向范鹏伸出了援助之手,让父母立即给范家送去2000元。2007年,他从父母的电话中得知家乡正在筹办“村民自主筹资公益基金会”,所筹款项都用于村里修桥铺路时,他立即打电话给村书记,表示愿带头捐资2万元。第二天,他便丢下手上繁忙的工作,打车赶回家乡捐资。在他的精神感召下,短短的两天时间,全村共有160多名村民踊跃捐资,多的上千元,少的几十元,基金会共收到捐资10多万元。
他深知家乡的经济仍不富裕,基础设施投入资金杯水车薪,而村里的路大多是泥土路,一下雨便泥泞不堪,出行的人们只能扛着自行车走。特别是横穿村东西部的几条主要道路更是“晴天灰蒙蒙,雨天水汪汪”,乡邻们走路时都是扶老携幼,孩子们上学更是苦不堪言。这些,他都一直挂念在心。2008年2月,他决定一次性捐资30万元,资助家乡修桥铺路,彻底改变村里的几条主要道路交通状况。经过近一年的紧张施工,宽4米、总长达1.3公里的水泥路已全部竣工完成,他的这一义举不仅得到了镇党委、政府的高度评价,更得到了乡邻的一片赞誉。
决定返乡投资创业
富而思源,报答桑梓。2007年底,他决定返乡投资创业,他深深地意识到,经商不忘自己的家乡,致富不忘回报社会。
在他返乡投资之初,许多外乡人闻讯找上门来,许诺给他很多优惠待遇,希望他能投资到外乡,但都被张树平一一谢绝了。他说:“小时候,这里的大叔大婶们个个都抱过我,我是在他们的呵护下长大的,我对养育过我的这片土地有特殊的感情。带动家乡人致富,是我多年的心愿!”
2008年初,张树平返乡创业,为这块他深爱着的一片热土贡献自己的力量。他凭借对未来市场的敏锐,经过慎重调研和多方考察后,前瞻性地决定投资2000万元,上马属于国家环保重点攻关项目的废水、废气处理设备的生产和销售。2008年6月,他选址位于梁垛境内的东台市磊达建材工业园,并正式挂牌———东台市东宇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同时在当月开工建设。全部工程建设预计于2009年12月底全部竣工。目前,他已获得了上海同济大学、江苏化工学院好几个废水、废气设备处理项目的生产许可,并同期购置了先进的生产设备,以诚请来了生产环保设备的专家,招募了生产工人。据张树平介绍,企业投产运行后,每年将可创产值3000万元,给家乡带来不小的财政收入,特别是能给家乡提供近100人的就业岗位,为家乡富余劳力开辟了一条新的就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