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石头变成财富的人
在山东潍坊市峡山区太保庄街道甘棠村的一个声名雀起的“石子老板”,名叫王博。原本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打工者,怎么摇身一变成为“石子老板”的呢?
王博今年45岁。5年前,他怀着增收致富的渴望,打点行装到数百里外的烟台海阳县打工。这里是《地雷战》的故乡,这里山多石头多,当地的人们靠做石头文章发了家致了富。
王博进一家石料加工场打工。真是神了,这些普普通通的石头,经机器粉碎加工成石子,就成了供不应求的抢手货。他在的这家不大的石料场一年四季川流不息的汽车将石子运走,石子生意真是红红火火,老板腰包鼓鼓的,富得流油。王博惊呆了。
王博是个有心人。他细心观察学习整个石子生产的工艺流程,还经常主动和前来购货的客户“套近乎”。一干就是两年啊,王博把石料加工这一套的生产、经营、管理,从头到尾弄了个明明白白,透透彻彻。
两年后,满怀信心的王博毅然辞职回乡,因为精明的王博看到了家乡的前景和潜力。在家乡同样遍地是石头,这的石头不仅没能得到开发利用,而且妨碍了人们种田,都被人们视为“包袱”。原料不愁,技艺在手,又有市场需求,从事石料加工能不发家吗?他要在家乡的土地上施展自己的才华了。
哪来资金买设备呢?就在这时,丈岭农村信用社信贷员了解到他的情况,又进行了一番认真的考察后说:“大胆干吧,信用社支持你!”
信用社扶持他贷款4万元,买来了2台石料粉碎机,王博的石料加工场开了业,很快生产出了第一批石子产品。
开始,光生产瓜子石,生意不错。信贷员来场里考察,提出了意见和建议:这样产品品种太单一,如果品种再多些,更有竞争力。
王博受到启发,马上又开发了核桃石、指头蛋石等4个新品种,这一下生意更火了。建房的、铺路的、架桥的,客户络绎不绝。有家公路部门还与他签订了长期购销合同。
三年下来,王博的石子加工场已具相当规模:拥有加工机械4台,日产石子数十吨,王博成为当地有名的成功人士。
当地的、外地的许多人上门取经,王博用四句话表达了他成功的喜悦和感激之情:“打工开了眼,石头把钱赚。多亏农信社,把咱来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