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综合信息

七台河市新兴区调整产业结构推进新农村建设

日期: 2009-05-11 08:45 作者: 来源:黑龙江农业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走进红旗镇红光村,让人切实感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显著变化,宽敞整洁的水泥路通往各家各户,一座座新颖别致的农民新居有序地排列着……这是新兴区因地制宜、突出区域特色致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新兴区积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城郊型绿特色农业和标准化农业,做大果菜种植业、畜牧养殖业,并制定长远发展规划,逐步向出口创汇、休闲观光农业方向发展。

  发展棚室经济。今年将完成对俄蔬菜出口基地基础建设,吸引蔬菜种植户进入基地发展,建设棚室200 栋,进一步加强与绥芬河对俄出口企业的合作经营,扩大农产品出口份额。争取省市新建、改造棚室政策,实施对东升、曙光、红胜3 个蔬菜基地的改造扩建,争取新建棚室300 栋;到2010 年,将继续扩大蔬菜种植面积,新建红胜果园温室大棚100 栋,全区棚室发展到3300 栋,无公害蔬菜生产面积达到2806 亩,产量发展到1347 万公斤,发展蔬菜包装业,争取建成净菜车间,扩大蔬菜输出份额。大力发展红胜村中草药和红光村滑子蘑、地栽木耳等特色产业。

  发展畜牧经济。今年将完成红卫养殖小区扩建及配套设施建设,肉牛年出栏达到8000 头。争取资金1000 万元,新上可繁母牛养殖示范场,投资2000 万元,建设肉制品深加工生产线,带动全区肉牛养殖业发展。积极发展肉牛、蔬菜、粮食等生产销售合作组织,到2010 年,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力争发展到12 个,农民组织化程度达到60%以上。扩建新村生猪养殖小区,扩大红卫肉鸡养殖规模,力争各类大型养殖示范场发展到3 个、标准化示范小区13 个、养殖专业村6 个。2010 年,建设东升5000 平方米养殖新区,全区养殖大户发展到178 户,牲畜存栏量达到4.8 万头,禽类存栏31万只,肉类总产量0.8 万吨,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1 亿元。积极发展梅花鹿、山鸡、野猪等特色养殖业,探索发展种养加一体化新型循环农业发展思路,促进畜牧业规模化发展。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挖掘盘活农村闲置资产,探索村集体出地、投资方出资等合作方式招商。2009 年争取红新村细木工板厂建成投产。二是村企联动发展集体经济。加快村企共建,引导各村发展大企业配套项目。2009 年,完成红胜村型煤场扩建,产量扩大到5 万吨,新上红胜粉末厂和红光彩砖厂。到2010 年,每村至少有一个村办企业,农村集体经济收入有实质性突破。三是通过专业合作组织发展集体经济。积极发挥红胜蔬菜生产合作社、红光滑子蘑合作社组织作用,保护农民利益,提升产业规模和市场竞争力,打造品牌。

  发展劳务经济。加大“阳光工程”培训力度,强化农民务工技能培训,提高创业素质。2009 年,完成农村劳动力技能提升培训500人。发展农民工中介组织,利用各种传媒提供更多用工信息,拓宽就业渠道,做好就业指导和服务。2009 年,域外转移劳动力1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