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综合信息

朝阳高碑店:富民产业托起新农村

日期: 2009-04-07 00:00 作者: 汪春松 来源:北京城乡经济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在朝阳东部,有这样一座乡镇,2002年这里的农民人均收入不足10000元,2008年这个数字已经跃升至26754元……这座乡镇,就是荣膺“北京十富乡镇”之列的高碑店乡。短短6年间,在这座乡镇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使其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提升如此之快?这种变化,给这座乡镇带来了怎样深刻的影响?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进了高碑店。

  产业调整带动经济发展

  提起高碑店,人们很自然就会想起古典家具一条街,这里带有浓郁传统特色的家具,吸引了无数国内外追求生活品质的“雅士”的目光。2005年,以古典家具街和华夏民俗园为核心的高碑店民俗文化园区因富含文化内涵,充满创意特色,并有很好的产业基础,被认定为朝阳区首批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

  经过几年发展,这个聚集区已经“化蛹成蝶”,原先的高碑店村,现在已经拓展成“三街、两区、一园”的发展格局,即古典家具老街、古典艺术新街、水乡茶楼一条街,国际民俗旅游接待区、医药批发物流区以及华夏民俗文化园。目前,高碑店村有商户410家,从业人员2000多人,今年预计上缴利税800万元。如今,古典家具一条街在高碑店乡一枝独秀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高碑店乡传统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的内涵近年来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与拓展,科举、商贾、传统饮食、艺术会展等特色文化内容不断被引进,新兴了盛世龙源、晋商博物馆、桥艺术中心、励志堂、华声天桥等一批文化创意项目。

  今天的高碑店乡,以半壁店村为主,占地840亩的盛世龙源项目硬件已经齐备,这个集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传统建筑风格和传统艺术欣赏于一体的文化创意项目,目前签约的土地租金就将提供每年2400余万元的收入;在北花园村,村委会已经与红星美凯龙、天洋置业达成协议,数年之内,一个围绕家居文化,以未来之家、探索之家、时空之家、太空之家为核心设施的“未来城”将在北花园工业小区“横空出世”;在高井村,高井传媒文化创意产业园的一期建设已经完成,央视二套的演播大厅年底即将入驻,二期的主体结构也已经完工,正加紧与中国传媒大学等单位商谈合作细节;高碑店村还开辟了民俗文化园区,吸引了紫砂壶博物馆、内画艺术博物馆、暖炉博物馆、科举博物馆进驻,并着力打造华声天桥、皇城造办等两个民俗文化中心,园区今年预计实现税收1000万元……

  正因为有好的布局、好的产业支撑,在今年世界经济不景气压力下,高碑店乡仍然信心满怀地提出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利润增长7%、税收增长15%的2009年地区经济工作目标。

  产业发展带来富裕生活

  产业的发展,不仅给高碑店地区的发展注入活力,也给当地的农民带来了许多就业的机会。

  高军是半壁店村的一名普通村民,在几年前土地被国家重点项目征用,他拿到补偿费后开始自谋职业。年过40的高军曾试过外出务工,但年龄、技术等方面的限制让他不久以后就“碰壁”回家。2008年5月,盛世龙源项目主体结构完工,通过村里的培训,高军来到盛世龙源管理办公楼里当上了一名门卫,每月1000多元的稳定收入让高军很满意。

  在高碑店村,200余名村民通过古典家具一条街及华夏民俗园实现了就业;半壁店村依托盛世龙源项目,目前已经向村民推出了100余个岗位需求,项目全面启动以后,还将新增就业岗位近800个;北花园村在与红星美凯龙、天洋置业签订协议时,将解决村内近400个村民的就业问题写进了协议。

  高碑店乡的产业发展,还将辖区内许多农民朋友带上了致富路。高碑店村的孟广兰老太太在村东头有栋小两层楼房,2002年之前,以每月50月一间的租金租给了别人,年收入还不到万元,2003年古典家具一条街成立后,租金年年上升,到2008年底,已经到了8万元一年。“如今真是衣食无忧、吃穿不愁了。”这样的“瓦片经济”,已经是产业发展步入正规的高碑店乡许多农民朋友们的稳定收益来源。

  同在高碑店村的赵文才则用另一种方式解读了产业发展为农民朋友带来的致富机遇。2003年,赵文才还只是一个治安联防队员,他亲眼目睹了古典家具一条街的发展变迁,毅然辞去工作,“下海”开了一个古典家具店,几年辛勤经营,赵文才硬是把当初自己既是老板、又是唯一员工的小店,开成了如今拥有10余名雇员、资产可观的企业。

  产业发展助力新农村建设

  在高碑店作为北京市新农村试点的探索过程中,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提供了坚强的助力。

  这种助力,首先体现在硬件环境上。借着产业发展的春风,高碑店的环境一天天在变美:高碑店村艺术新区U型路、古家具街,半壁店村内道路、西工业区路,北花园产业区路、高井村五环东侧环路在内的10条主要道路修建得焕然一新,道路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兴隆公园改造,高碑店村高星公园、半壁店村西店景观公园等4处广场公园整治一新;半壁店村滨河路沿线、高碑店村艺术新街、高井村五环东侧等5处区域集中进行绿化。高井村白家楼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住上了两层联栋小楼,村里引进了大市政,村民张女士说:“住得比城里人还舒心。”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还给高碑店人的精神面貌带来了一种由内而外的变化。7年前,高碑店村村民环境意识不强,“垃圾常常是往门外一扔了事。”现在,地上出现了哪怕一个废塑料袋,不一会儿就有村民自觉拾起;在半壁店村,随着“盛世龙源”项目的开发,桥艺术中心等文化创意单位陆续入驻,村民们多了许多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现在村里人都感觉自己的见识大有长进,过去的脏‘口头禅’再也听不到了,许多乡亲言行举止也透出了一股‘文化味儿’。”

  举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大旗,短短7年间,高碑店乡的经济水平、居住环境和群众素质都有了一个飞跃。(供稿来源:朝阳区农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