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综合信息

一位返乡农民工的“致富套餐”

日期: 2009-03-30 00:00 作者: 段 彬 谭显根 杨建东 来源:陕西农业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近日,记者来到秦岭深处的镇安县米粮镇西平村,走访一位多年前返乡的农民工杨远昌。阳春三月的一个中午,他正在地里为西瓜幼苗浇灌豆浆。看着记者好奇的眼神,这个朴实的农民就打开了话匣子:“西瓜这东西特别难管理,不能使用化学肥料,从幼苗期就得多使用农家肥,浇灌豆浆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出来的商品瓜就甜,商品率就高。”这个憨厚而精明的汉子,一边带领我们参观他的产业园牞一边畅谈他的“发财经”:1996年,他高中毕业,只差几分而与大学梦失之交臂。这么多年来牞他饱偿了创业的无比艰辛牞他有过人生的沮丧和灰心。面对现实,他还是坚持一步一步走下来了。原来,杨远昌高中毕业后就出门去西安打工。一年下来,除去吃喝没有落下几个钱,却让他眼界开阔了不少,他决定立足家乡发家致富。他说:“我就不相信种了几十年的土地就不能实现农民的梦想了!”于是,他就在离家较近的一块地里面试验着种植了一点西瓜。当时,在镇安种植西瓜可是新鲜事,很多人都嘲笑他瞎胡闹,糟蹋土地呢。起初,他确实失败了。看着别人嘲讽的眼神,一下子把他的倔劲激发出来了。他买来这方面的书籍一边看书学习、一边自己琢磨。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实践,终于把西瓜搞成了,1999年就收入了三千余元,这在当时,可是别人出门打工一年的收入呀。

  杨远昌还告诉我们,西瓜不能使用化肥,农家肥也不能多使用,需要大量的油饼。为节约这方面的开支,杨远昌在种西瓜的同时,种起了油菜。在时间上,收完油菜籽榨油后,油饼正适合做西瓜的肥料,既节约了种西瓜的成本,同时增加了卖菜籽油的收入。在几年的摸索中,杨远昌发现,西瓜在当地种植收入高,但是周期长,农闲时间多。于是,这个闲不住的农民就打起了养蚕的注意。当时,正好国家有退耕还林的政策,他便把自己靠山七亩地退耕成优质桑园。

  “谈起养蚕,这里面的门道可多啦。一年可养春、夏、秋三季蚕,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春季桑叶刚好生长但产量低,只能养两张蚕;夏季开始忙西瓜,等西瓜忙得差不多了,夏蚕刚好是蚕上架前最忙的十天,也不能多养,最多养两张。秋季就比较闲了,所以就可以养到四张蚕种了。”杨远昌滔滔不绝地向我们这样介绍。“作为农民,种地必须算好时间账。我菜籽收获后刚好是春蚕上市前最忙的几天,春蚕上市后就是包谷锄草和西瓜上市。错过了夏蚕食量最大人最忙的几天,再过半个月就开始秋蚕了,秋蚕养完刚好错开时间种小麦呢。你要是不算时间账,什么都赶在一起,哪里还能忙得过来呀。”正是他这样精打细算,一年下来,养蚕、菜籽、西瓜就忙个半年,便能收入两万余元。加上妻子养的两头母猪,呆在家门口就有三万多元的收入了,真是一份精美的“致富套餐”。

  杨远昌上学的时候就被别人称为“歌星”。回到农村后,没想到农村过“白事”的时候,唱孝歌、摆灵堂、扎灵屋等成了赚钱的活路。杨远昌凭着自己的心灵手巧,很快就学会了这些东西。他根据农村实际情况自编自唱的歌词,宣传党的政策、表扬农村好人好事,与新农村建设正好合拍,一下子受到农村人的喜爱;他扎的灵屋具有时代气息、摆设的灵堂符合农村人的习惯。因此,他成了远近闻名的“歌师能人”。农闲时间,远近家里过事都来请他唱歌摆灵堂,顺便买他做的纸扎祭品。一年下来近乎两万余元的收入了。这样,杨远昌一年在家就能赚上5万多元,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他因此成为远近有名的能人,多次在村民大会上传经送宝,县电视台也报道了他的事迹。农村人待在家门口赚钱,让杨远昌这个精明的农民实实在在尝到了种地的甜头。米粮镇西平村很多农民都学起了杨远昌的生财之道,而杨远昌也毫不吝惜的把自己的发财经传授给乡亲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