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综合信息

辉南农村文化大院人气旺

日期: 2009-03-22 00:00 作者: 来源:吉林农网 【字体: 打印本页

  春节前后,辉南县石道河镇大场院村的文化大院里又重现往日的热闹景象,扭秧歌、唱二人转、跳交际舞、做健身操、唱卡拉OK,村民尽情享受着丰收的喜悦。像大场院村这样的农村文化大院在辉南县有112个,占全县142个行政村的80%。

  辉南县文化大院最早源于庭院文化。当时,县委提供出了“像抓庭院经济一样抓庭院文化”的口号。他们首先从文化基础比较好的乡镇和村屯抓起,号召村社干部、党员和文化骨干做庭院文化的带头人,带领全村农民开展丰富多彩、品位高雅的庭院文化活动,活跃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文化大院培育文明风尚,开发文化商品。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县文化主管部门积极组织文化大院开展歌舞表演、体育健身以及文明村民、文明家庭、文明村屯评比等活动。辉南镇永兴村通过开展“贤孝媳妇”评选活动,提高了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逐步培育起了奋发向上、文明和谐的新风。县、乡、村组织还将文化大院的活动开展与发展地域文化产业结合起来,引导和扶持农民把剪纸、十字绣、布艺等民间艺术品开发成商品,实现了“一乡一品”。抚民镇下集场村是全县2008年特色文化大院示范村,通过开展文化活动,先后举办了两期剪纸和十字绣培训班,培养了众多艺术人才,还成立了“十字绣坊”。目前,他们生产的剪纸和绣品远近闻名,销往省内外及韩国。

  文化大院开展科技培训,着力培养新型农民。县主管部门不断加强对文化大院工作的规范和指导,在组织和举办活动中,坚持把传播科技知识,提供致富信息,帮助农民致富作为文化大院的主要服务内容,多渠道、多形式把群众所盼、所需、所求送到他们的心坎上。几年来,全县各文化大院共组织举办科技讲座3000多期,先后帮助群众搞起蔬菜种植、畜禽养殖以及草编、食用菌、中小药材等20多种产业,从业人员达4万多人,年创收1亿多元。

  辉南县文化大院的发展既增强了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又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目前,全县各部门共组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及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56场次,组织送电影进社区、进村屯160多场。全县有7个乡镇被评为省级特色文化乡镇,有一个乡镇被评为国家级特色文化乡镇。在通化市参加吉林省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举办的首届农民文艺汇演时,辉南县农民自编自导的《八姐妹喜逛光荣田》、《致富路上结良缘》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优秀奖。 ( 《吉林日报》纪玉峰 记者王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