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综合信息

走规模化养殖之路榆阳区农民巧致富 

日期: 2009-02-15 00:00 作者: 来源:陕西农业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2008年12月19日,记者来到榆阳区小纪汗乡大纪汗村养殖大户谢虎林家,谢虎林笑着告诉来访者:“今年养猪、养羊纯收入有10多万元”。

  谢虎林以前搞养殖仅仅是小打小闹,2005年扩大养殖规模后收入猛增,2007年纯收入达15万元。尝到规模养殖的甜头后,谢虎林干劲高涨,去年前半年养猪出栏210头,收入10万元左右,现在还有110多头,到今年1月2日又有20多头猪出栏,纯收入1万多元。他还饲养了62只白绒山羊,去年纯收入1万多元。他把自己的17亩地里种玉米作为猪的饲料,去年生产近2万公斤玉米,此外还买回3万多公斤作饲料。“平时很忙,最忙的时候只能叫人帮忙。”43岁的谢虎林生活虽然忙碌却过得宽裕幸福。和谢虎林家一样,大纪汗村193户村民户户都以养殖为主。

  目前,这个村100头以上养猪户有40多个,100只以上养羊户有20多个。大纪汗村会计王建军说,村里养猪成本不高,都属于自繁自养,周期短,见效快。区上给良种母猪补贴,饲养一头能繁殖母猪补助由前年的50元涨到了去年的100元。像谢虎林家有31头,年底可以拿到3100元补助。

  规模养殖,防疫工作非常重要。王建军说,村上每年春秋两季都要集中进行免费防疫。2008年,榆阳区根据南部山区2至3个村1名防疫员、北部风沙区1村2至3名防疫员的方案,落实村级防疫员514名,为安全饲养作技术力量上的保障。同时区财政还给予补贴,其中南部山区每名防疫员补贴600元,北部风沙区每名防疫员补贴1200元。借“科技之春”的东风,村上让科技进村入户,科技专家对村民进行宣传培训,让他们掌握饲养方面的常识,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

  大纪汗村共有村民777人,人均收入上万元。193户家庭有70多辆小轿车。可以说是大纪汗村的养殖业为该村的富裕打下了基础。而全区的畜牧业也在农民收入中占不小比例,畜牧业是全区群众富裕的基础。

  “我们主要是从发展现代畜牧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出发的。”榆阳区畜牧局局长张建华对来访者说,去年榆阳区确立了以发展现代畜牧业为主题的思路,建设羊、猪“双百万”生产基地,实施“一村一品”示范工程、畜禽良种改良工程、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工程,强化动物防疫、产业龙头建设、畜牧业科技支撑、畜牧业执法四大体系。去年,全区完成人工种草20.8万亩,羊子饲养量达175.3万只,生猪饲养量达110.3万头,牛饲养量4.5万头,均超额完成了年初的任务。

  在推行棚、场、机、窖、槽“五配套”的规模饲养后,规范舍饲养羊有2410户,饲养量达10万只以上养羊大乡6个,万只以上养羊大村37个,50只以上养羊户有1.82多万户,种羊场10个。建成年出栏万头猪场2个,万头以上养猪大村17个,50头以上养猪户8500多个。

  去年,榆阳区对生猪良种补贴达240万元,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投入224.万元。为了改变人员短缺、年龄老化的现状,区上通过考试共招聘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的大中专学生46名,充实到19个乡镇,以加强乡镇畜牧兽医站的技术力量。新的一年里,该区将向新的更高的台阶攀登,那就是——建设全省畜牧业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