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综合信息

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江苏省盐城市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纪实

日期: 2009-02-06 09:33 作者: 来源:农民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2008年11月24日至25日,江苏省盐城市农村改革发展现场推进会在冲刺年终谋划来年的关键时刻如期举行,由南到北,由东到西,连绵成片的钢架大棚、塑料大棚、初具雏形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正在建设的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和交易市场,农民们你追我赶的发展干劲,让参观者看得心潮起伏,热血沸腾。互相参观、互相启发、互相学习,盐城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的信心和豪情在人们心中激荡。

  作为农业大市,盐城市已连续三年粮食总产过百亿斤,约占全国的1%,棉花占江苏省的一半以上,蔬菜、肉类、禽蛋等主要农副产品在江苏省乃至华东地区都有一定的位置。但市委书记赵鹏、市长李强认为,农业农村工作中存在的“四个不高”,即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农业外向度不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农民非农收入不高的问题在该市仍很突出。

  在多次组织调查研究、深入解剖的基础上,盐城市委、市政府紧扣“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主题,确立用工业化理念和方式谋划农业的发展思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出了一条富有盐城特色的现代高效农业发展之路。

  以更好的发展方式的转变吸引更多的农业资金的投入

  按照工业化的思路抓农业,2008年盐城市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引领外资、工商资本、民资进军农业领域。先后组织了五次全市性的农业重大招商活动,并着力推进由全员招商向专业招商、由大招商向招大商、由坐地招商向敲门招商、由自行招商向以商引商、由招引内商向内外并举转变。据初步统计,2008年前三季度,全市已有40.37亿元“三资”投入农业,其中实际到账外资3700万美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近10倍。

  一期工程7万平方米的主体厂房、8000平方米的办公楼、5000平方米的附属工程土建施工结束,设备正在安装,厂区内道路正在施工。2008年11月底,东台市2008年新引进的单体规模最大的外资投资项目———润洋甜菊糖深加工项目稳步推进。

  甜叶菊是天然的甜味剂植物,其干叶加工成糖甙甜度比白糖高300倍,而热量只有白糖的三百分之一。而盐城东台特有的沿海富钾沙土壤和海边气候,使种植甜叶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产出的甜叶菊干叶质量好,含糖量高,被认定为最适宜生长甜叶菊的全球少数几个地区之一。东台沿海农民近年来逐步扩大甜叶菊种植面积,已发展到2万亩,但由于没有龙头企业,形不成产业链,种植效益难以提高。加拿大GLG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由世界500强企业嘉吉公司和可口可乐公司合资成立,集团是世界最大的健康糖源之一———甜菊糖种植和生产集团。听说该公司打算在中国投资生产甜菊糖,东台市多次到山东青岛GLG公司分部拜访客商,最终该公司在东台投资建设润洋甜菊糖深加工项目。项目总投资50亿元,首期投资7000万美元,注册外资2980万美元。首条生产线投产后,预计年销售2亿元,利税600万元。三条生产线全部建成投产后,年销售达10亿元,利税4900万元。有了这个大型加工企业做靠山,东台市甜叶菊种植面积迅速由2万亩扩大到5万亩。

  与此同时,国内食品行业的领军企业———上海光明食品集团也在盐城大丰市实施生态奶牛养殖示范基地,该基地位于大丰境内的上海市海丰农场,计划总投资15亿元,分四期完成,总规模为饲养4万头奶牛。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提供19.2万吨高质量新鲜牛奶。第一期计划投资3.5亿元,饲养奶牛1万头。

  外资、外企看中了盐城农业良好的发展基础、有利的发展条件,更看中盐城正在转变中的农业发展方式带来的新活力。本地企业也不甘落后,纷纷抢滩农副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领域。2008年10月份,江苏悦达集团投资3亿元创办的现代农业示范区正式落户建湖,该示范区以发展集约型、科技型、高效型、观光型、超市型农业为目标,所产农副产品全部供应大中城市市场。示范区规划面积10万亩,其中3万亩为种植富含钙、铁、锌、硒的优质大米的生产基地。目前,核心区1万亩,水系、电力线路、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到位,首期工程10万羽现代化蛋鸡养殖项目正在建设之中,设施栽培、饲料加工、蛋白分离等项目即将开工建设。

  建设“三大载体”搭建创新平台

  为打造高效农业发展平台,盐城市委、市政府借鉴外地经验,取长补短,独辟蹊径,在全市推进县县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充分发挥这三大载体在聚集人才、技术、资本,促进资源集约利用,加快农产品市场流通等方面的功能,推动现代高效农业快速发展。

  隆冬时节,位于射阳县海通镇的康强农业示范园区内生机盎然,高标准砖混结构日光温室内,百合、郁金香等高档花卉郁郁葱葱。该项目于2008年6月开工,目前一期工程1500亩、500座日光能温室已全部建成,卷帘覆盖、滴灌、遮光等设施都配套到位。按照“政府引领、企业主体、市场运作、产业兴园”的机制,全市已建设像康强示范园一样的各类现代农业园区110个,综合性园区10个,成为全市高效农业发展的先导和样板。

  在创新机制、合力共建各类产业园、种植基地、设施栽培基地的同时,为了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盐城市制定优惠政策,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在阜宁县的益林镇农产品集中加工区,记者看到江苏银河飞业面粉有限公司、盐城市苏香食品有限公司、盐城市聚香缘食品有限公司、阜宁县益林酱醋酿造厂等7家规模企业已经入园。园区计划于2012年建成以小麦、稻米、油脂加工为主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区,入区加工企业达40家,其中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分别达到1家、2家和8家,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利税5亿元,打造苏北一流农产品集中加工区。

  2008年12月5日是华东(盐城)农产品交易中心开盘的日子,由广东金地带国际贸易公司投资3亿元的首期6万平方米商铺已全部封顶。记者来到这里时,只见售房中心人来人往,本地的、外地的经营户前来预订的不少。投资商沈炳宽是盐城本地人,前些年一直在广东发展,他说:“盐城是农业大市,但一直没有一个叫得响的正规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去年政府把批发市场列为实事工程、重点工程,我们看中这里交通便利,农产品资源丰富,市场办起来后肯定会兴旺,所以下决心从广东回来投资,也为提高本地农民收入做点事。”而据负责市场建设的亭湖区政府办副主任王相德介绍,除了金地带公司,上海创劲投资公司也将来投资,该市场全部建成后,建筑面积有75万平方米,可容纳经营户3500户,年营业额将达60亿元。

  稳妥推进“三项改革”突破现代农业发展瓶颈

  用工业化的理念和模式抓农业,“反弹琵琶”发展农业,盐城市发展高效农业的氛围越来越浓,规模越来越大,档次不断提升,但问题和困难也随之而来。

  发展现代农业,没有一定的规模不可能有高效益,而要上规模,土地从何而来?大棚建起来,蔬菜长起来了,卖不出好价钱,怎么办?不少农民致富的愿望强烈,却缺技术、缺资金,如何增加这部分弱势群体的收入?

  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把改革创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向农业强市跨越的征程中,盐城市大胆创新,率先探索,积极稳妥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土地股份合作和资金互助合作,努力突破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

  据介绍,盐城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总数已有2045个,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322个,位居江苏省首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出现,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在东台市南沈灶镇有个贾坝青椒合作社,12名农民经纪人带领2000多位社员,建成了省级优质青椒标准化基地,全年青椒亩平收入近5000元。在滨海,省委扶贫工作队帮扶的脱贫示范村,有一半以上的项目都是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来运作的。该县滨淮镇长兴村蔬菜专业合作社有社员108户,其中贫困户77户,从采购生产资料到技术服务、产品外销,都由合作社统一经营,村民收入明显提高。

  不久前,在盐城市亭湖区李灶居委会13组,记者碰到了61岁的赵广富,他在门前自留地里整理刚栽下的油菜,“家里只剩下这几分地,其余的全都流转出去,给人家建大棚了。”失落中也有欣喜,赵广富说:“第一年加上青苗费,每亩田给了1300元,以后每年每亩700元租金。如果再到大棚里帮工,收入也不低。”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盐城市积极探索土地流转的新机制,形成了以产业促土地流转,以流转推产业发展的“互动双赢”格局。该市阜宁县采取土地入股、集中租赁、委托流转、延续流转四种土地流转模式,鼓励引导农民以流转出的土地入股,创建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高效农业,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业经营水平。至2008年10月份,全县累计流转土地20.05万亩,其中2008年流转14.57万亩、100亩以上连片规模流转10.65万亩,同时,还积极探索农村土地预流转,建立了6.48万亩土地流转储备库。全县无一起因土地流转而上访。有效的土地流转为高效规模农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2008年以来,阜宁县已发展高效种植面积46.01万亩,比2007年增加11万亩,高效农业覆盖率达35.4%,而“土地变股权,农民当股东,有地不种田,收益靠分红”的土地经营新格局也正在农村形成。

  此外,按照中央和省委稳妥发展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的要求,2008年盐城市开展农民资金互助合作试点,全市57个资金互助合作社,共吸纳股金和互助金3.95亿元,投放资金3.16亿元,有4.18万户农民参加资金互助合作,有效地破解了农业农村发展资金短缺、农民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

  服务市场主体主要是服务农民扶持市场主体就是扶持农业

  “高效农业特色化,特色农业规模化,规模农业产业化,优势产业外向化”的高效农业发展方式,也促进了盐城市农业部门服务方式的创新。“服务市场主体主要是服务农民,扶持市场主体就是扶持农业”,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各级农业部门开展了“挂百企、进千社、带万户”和“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基地农户对接”活动,突出服务好农业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经纪人和专业大户、为农服务实体等“市场主体”,再由市场主体服务、带动千家万户增收致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08年9月26日,盐城市农业局牵头举办高效农业异地示范户“相亲会”,来自高效农业发展较快地区的经纪人有资金、有技术、有市场,而发展较慢的地区有土地、有劳动力、有政策,一番洽谈后,来自东台、大丰的郭爱军、张维苏等32名种养示范户(经纪人)在对接会上当场与阜宁县陈集镇、响水县小尖镇等高效农业需求地签订了合作协议。其中落实种植业异地示范户项目22个,涉及种植面积2.1万亩;落实畜牧业异地示范户项目10个,养殖规模达到年出栏畜禽5万头(只);总投资额达1.3亿元。

  在技术服务方面,盐城市农业部门按照“专家进大户,大户带小户,农户帮农户”的新型技术推广思路,培养了1万多个农业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近20万农户,促进了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了科技贡献率。作为全国“12316”农业服务热线试点市,2008年盐城开通了“12316”为农服务电话,建立了智能语间查询系统,实现农业服务“随叫随应”和“不下班”,全市9个县(市、区)、1.7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农民都可以接受多达14大项,7000多条80万字的语音服务。

  抓招商,抓载体,抓改革,抓服务,“四抓”为盐城现代高效农业的迅速扩张赢得了先机,高效农呈现千帆竞发是、百舸争流的跨越发展态势,取得了超乎想象的喜人成效。截至2008年10月底全市高效农业总面积已达448万亩,其中,新增83.5万亩,比2007年增22.9%;新增高效渔业面积22.3万亩,比2007年增加46.9%,增量均居全省第一。全市高效农业覆盖率达38%,比2007年增加7.1个百分点。畜禽规模养殖圈舍总面积达1380万平方米,其中,新增160万平方米,规模养殖户(场)2.85万个,其中,新增1989个。生猪、肉禽、蛋禽和奶牛的规模化比重分别达46%、66%、85%和85%,分别比2007年增加6、4、14、10个百分点。

  高效农业的加快发展,促进了全市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2008年1-10月份,盐城农民现金收入增幅列全省第二位,为近十年所未有。预计2008年全年将实现农牧渔业总产值达644亿元,比2007年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7年增长12%左右。

  成绩面前,盐城市委、市政府没有满足,在全市农村改革发展现场推进会上,市委书记赵鹏要求全市上下抢抓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江苏沿海综合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农村改革发展作出重大决定等历史机遇,充分用好机遇,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以农村改革发展新突破推动全局改革和全面发展;在发展高效农业、现代农业中要注重特色,放大优势,走错位竞争、差别发展之路。

  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跨越是艰难的、曲折的,但曾经的辉煌,如今的创新,不懈的追求,会引领盐阜800万群众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现代高效农业发展之路。

  《盐阜大众报》记者 费如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