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综合信息

乡村康庄工程惠及浙江千万农民

日期: 2008-12-03 10:57 作者: 袁会畅 来源:农民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攻坚克难 乡村康庄工程超额完成

  2003年,一场全国性的农村公路建设战役在浙江率先打响———浙江省委、省政府和省交通厅基于浙江要率先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的追求,作出了实施“乡村康庄工程”的重大决策———确定了五年完成55000公里通乡、通行政村公路的路基、路面建设与改造,使全省通乡、通村公路全部实现等级化和路面硬化的农村公路建设目标。

  至2006年9月,浙江交通史上树立了又一座里程碑:浙江省交通厅已经提前一年完成了乡村康庄工程5年的目标任务!3500万浙江农民提前一年走上了康庄大道!到2007年底,农村公路建设更是取得历史性突破———完成乡村康庄工程6.58万公里(路基路面)的建设改造,大大超过过去53年的总和;公路通乡率达到100%,公路通行政村率达到97.43%,通畅率达到95.84%。

  浙江省农村公路建设的投资总额超过200亿元,超出过去50年浙江农村公路投资的总和,意味着浙江交通创造了农村公路史上投资规模最大、速度最快、里程最长、质量最好的“四个新高”;浙江交通也藉农村公路建设树立了一座关注民生的丰碑。

  乡村康庄工程的建设历程,就是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交通部门迎难而上,不断攻坚克难、不断取得新胜利的过程。

  资金从何而来?

  建55000公里通乡通村公路谈何容易!近200亿元建设资金从何而来,马上成了“乡村康庄工程”面临的第一道难题。为此,浙江省交通厅通过盘活存量资产,向银行贷款,提高养路费征收标准等办法积极筹措建设资金。五年间,仅省拨资金就高达91.58亿元,如此大的资金扶持力度在浙江交通史上前所未有!

  与此同时,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乡村康庄工程建设,在省级资金的调动下,市、县、乡三级地方政府积极落实配套资金68.6亿元;社会各界和广大农民群众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民营企业家纷纷慷慨解囊,农民兄弟也争着捐款建路。

  桐乡市天女集团公司董事长姚贵松,一次便出资360万元,承担了6个村的公路改造资金;

  嵊州两湾村村民马华珍身患绝症,却仍然坚持把自己的工钱捐给村里修路;

  东阳市企业和个人共捐款3600万元,80多岁的卜祥娟老太太将用来养老的8万元钱都捐了出来建村里的路;

  在温州文成东溪乡,更有那些远在海外创业的华侨纷纷回国捐资……

  众人拾柴火焰高。全省农村公路建设捐资达2.6亿元。

  筹资不易,建路更难。

  浙江的农村公路70%在山区,而且项目多、分布广、修建困难。为此,省交通厅先后出台了《乡村康庄工程实施意见》等18个规范性文件,开发了“乡村康庄工程管理系统”,管理细化到一个个具体项目;并将乡村康庄工程纳入廉政保障范围,及时、顺利、有效地落实建设资金,用足用好每一分钱,保障了乡村康庄工程的健康稳步发展。

  而在乡村康庄工程建设的第一线,更是活跃着一支阵容强大的建设管理队伍。各级“康庄办”汇聚了900多名农村公路建设的骨干,他们踏实工作,用心筑路,为乡村康庄工程的高质量完成奠定了基础。

  “人人都是监督员”,在每个施工现场,人们都能看到醒目的项目施工告示牌,义务监督员现场监督着工程质量的情景。

  在嘉善县的乡村康庄工程施工现场,活跃着200多名离退休老党员、老干部,他们都是乡村康庄工程的义务质量监督员,每人一顶草帽一杆尺,奔走在建设工地上,被人称作“草帽军团”;在庆元县屏都镇官山头村,民间监督员洪小马为了把住质量关,四处讨教专业管理知识,为了防止行人踩坏新浇的水泥路面,他一遍遍巡查……

  乡村康庄工程在浙江大地如火如荼、有序推进,以其充满激情的活力和源源不竭的能量,在浙江的每一个乡村展开。

  通往浙江省最边远行政村———丽水市庆元县官塘乡山头行政村的公路正式开通那天一大早,200多位村民不约而同地赶到公路旁,放起一串串大红鞭炮,欢天喜地地庆贺这即将改变历史的一刻。该村85岁高龄的老农吴志炉在自家大门口贴上了:“公路掘进深山村,祖孙感恩共产党———梦想成真”的对联。

  我们不禁要问,乡村康庄工程为什么让农民兄弟如此欢欣鼓舞?让浙江人民付出如此艰辛的乡村康庄工程到底给农业、农民带来什么好处?给农村带来了什么变化?

  改善民生 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2006年,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吕祖善这样评价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的乡村康庄工程:“乡村康庄工程是一场涉及全省10万平方公里土地、3.8万多个行政村、3500万农民的农村交通革命,是浙江交通和农村发展史上一项前所未有的壮举。”乡村康庄工程的魅力在于,不断完善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强力推进浙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给农村带来新变化:———乡村康庄工程改善了农民群众的出行条件。与乡村康庄工程配套的客运班线开通率平均达到80%,抽样调查表明,平均每班线日发班21次,61%的村民15分钟之内可到达乘车点,83%的村民出行次数明显增加,到乡镇集贸市场的时间减少约59.17%,到医院的时间减少约56.95%,到县城的时间减少53.63%左右;减少车辆运输成本的效益达1327.83万元,减少货损的效益达8.02亿元,节约旅客在途时间效益折算为5.93亿元,满足了农民群众“早进城、晚回家”的出行要求,全省3500万人受益。

  ———乡村康庄工程增加了农民收入。以2005年为例,实施乡村康庄工程的农村受益农民较同期没有实施乡村康庄工程地区的农民平均收入高1069.14元。乡村康庄工程拉动全省农民年平均收入增加达370.2亿元;松阳县新处乡官岭等行政村的毛竹由通路前的每百斤7元,涨到现在的20元,农民年人均收入增加400多元;衢江区莲花镇仅西瓜、草莓种植就年增收37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900元。

  ———乡村康庄工程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乡村康庄工程的建设降低了农产品和家用物资的运输成本,促进农业产值增加,提高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全省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从实施前的1.89%增长到10.04%;乡村康庄工程道路沿线近四分之一的农民扩大了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调整了农业生产结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大大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乡村康庄工程繁荣了农村经济。乡村康庄工程建成后,农村招商引资条件明显改善。53.1%的乡镇企业数量明显增加;农村旅游资源得到开发,旅游景点和游客数量大大增加,给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旅游收入,也丰富了城市居民的休闲生活。如安吉县报福镇在乡村康庄工程建成后增加“农家乐”50多家,群众的收入连年翻番。依靠便捷的农村公路网络,各乡镇都建立起不同规模的日用品超市、农资超市、品牌连锁店等,品种繁多,而且价格较低。

  ———乡村康庄工程改善了沿线乡村的区位条件,这直接表现为农村公路沿线土地的增值。在乡村康庄工程道路两边各200米的农业用土地增值效益达35.97亿元,两边各500米的农业用土地增值效益达89.94亿元,两边各1000米的农业用土地增值效益达179.87亿元。非农业用地在乡村康庄工程实施以后的价格涨幅更大,农村房屋建筑用地每平方米增值200元至800元,经济发达地区的土地从400元/m2增至1200元/m2,经济发展较慢的地区土地从100元/m2增至300元/m2。平湖市黄姑镇韩庙村通村公路建成后,4.6亩地拍卖出250万元。

  ———乡村康庄工程产生了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据测算,康庄乡村工程建设投资引起的增加值,对浙江省GDP的贡献率达到0.48%,其中投资拉动产生效益占2/3,土地增值效益占1/3。

  ———乡村康庄工程提升了基层组织执政能力。乡村康庄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提升了乡镇党委、政府的形象,调查表明,公众满意度高达95.5%,99%的村委表示工程实施改善了干群关系,88%的乡镇承认政府的威信得到提高,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乡村康庄工程促进了农村文明建设。乡村康庄工程的实施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充实了农民的头脑,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经济意识和进取精神明显加强;各地积极地进行农村文化娱乐设施建设,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村容、村貌得到较大改善,17.3%的行政的村民房屋建设增加,21.8%的行政村村容村貌得到很好改善。

  ———乡村康庄工程带来了人才的回流,给农村发展注入活力。前几年外出打工的村民如今纷纷回村发展。他们把进城学到的本领带回村开辟“农家乐”,办村企业,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乡村康庄工程使村民的环保意识明显增强。村民们注意村容整洁,乡风文明多了。桐庐县的瑶溪村,原来白色塑料袋扔满村里唯一的一条小溪,溪水浑浊无鱼;如今路一通,群众开始注意讲卫生,保护环境,白色垃圾找不着影子,溪水重新变得清澈见底,石板鱼游来游去,溪水潺潺流淌在小山村,竟然评上了“省级卫生村”。

  用老百姓的话说,“公路通了,信息灵了,脑瓜活了,收入多了,口袋鼓了,讲文明了。”

  任重道远 农村公路建设再踏新征程

  当前正是浙江全省上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省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全面实施“两创”总战略的重要时期,是在过去五年农村公路工作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础上,全省农村公路进入新一轮建设发展阶段的重要时期,是农村公路工作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改善和保障民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中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越来越为社会各界关注的公路的重要时期。

  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浙江省交通厅在深入推进乡村康庄工程通达、通畅的基础上,通过深入调研,提出农村联网公路建设的思路,首先是抓好规划和试点,在此基础上,稳步推进。

  2007年,浙江省交通厅在“乡村康庄工程”建设基础上,对镇与镇、村与村之间的衔接上做了通盘考虑,开始有计划、有条件地建设一批乡镇与乡镇、中心村与中心村之间的农村联网公路,全省完成联网公路2296公里。浙江在已完成“双百”目标的县(市、区)及重要乡镇中,首先在海宁、浦江、松阳、诸暨、椒江等五个县(市)试点开展农村联网公路建设,让惠及全省3500万农民的“民心工程“充分发挥其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巩固、发展、完善浙江省新农村建设成果,让农村公路充分发挥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效应。

  2008年1月14日,浙江省颁布实施了《浙江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从而明确了全省今后农村公路管养的工作方向。从2008年起,浙江省将用3年左右时间基本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以县为主、乡村尽责”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和符合要求的运行机制,从而将农村公路纳入路网统一管理。

  根据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浙江省农村公路建设将不断深化和完善提高。浙江省今后五年农村公路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继续全面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新增农村公路7000公里以上,建设改造农村通村公路10000公里,使具备条件的行政村全部通上等级公路并实现路面硬化;稳步推进农村联网公路建设,建设改造12000公里,提高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和通畅能力;不断完善农村公路安全设施,加快农村公路上的危桥改造,提升农村公路的安

  全水平。2008年5月27日,在龙泉召开的农村公路工作会议上,王建满副省长提出:农村通行政村公路建设要在三年内基本完成,农村联网公路工程建设要形成建设势头;要充分认识农村通村公路建设作为“民心工程”、农村联网公路建设作为“联心工程”在服务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中的重要作用,把这两项工程抓实抓好。

  浙江省交通厅郭剑彪厅长指出,农村公路建设要坚持以下几点:

  着眼大局,拓展农村公路工作新内涵。一是按照“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尤其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和“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的要求,把农村公路工作与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入村下乡,与发展高效农业、乡镇工业、帮助农村群众增加收入相结合,与促进农村资源开发和山、水、林、田综合治理相结合。二是按照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的要求,加强示范村、整治村的农村公路工作。三是继续做好通村公路结合“下山脱贫、整村搬迁”工作,进一步完善有关工作办法,严格政策规定,规范运作程序,把政策把握好、落实好。

  广开门路,多方筹措建设养护资金。浙江省今后五年计划完成农村公路投资135亿元,其中省补资金按2007年的补助标准计算,共计33.1亿元,其余大量的资金需要地方筹集。同时,已建成农村公路的

  养护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力度虽已大大加强,但与实际需要的缺口仍然很大,需要多方筹措建设养护资金。需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千方百计加大财政投入,同时鼓励引导农民群众筹资投劳,广泛吸收社会资金投入农村公路建设养护。

  强化统筹,调整规划计划。要迅速调整全省的农村公路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同时研究细化联网公路建设任务,提出实施方案、实施步骤和每年的年度计划。在计划制定中,要坚持统筹协调,结合各地实际,分清轻重缓急,有重点、有步骤、积极有序地推进农村公路的各项工作。

  浙江省农村公路工作已经迈上新的起点,开启新的征程。全省公路系统将在省委、省政府和省交通厅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开拓创新,奋勇拼搏,努力推进全省农村公路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为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