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综合信息

常德市“镇村同治”连片推进新农村建设

日期: 2008-11-20 11:10 作者: 吴砾星 王白露 来源:农民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本报讯(记者吴砾星通讯员王白露)今年以来,湖南省常德市新农村建设在近年已取得“连片示范、整体推进”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又率先提出并试点“镇村同治”,率先在“五个同步”(区域同步规划、环境同步治理、产业同步发展、设施同步建设、文明同步创建)上进行突破,目前全市十大“镇村同治”示范区和一批示范乡村取得了显著成效。

  10月29日,秋雨绵绵,记者驱车来到常德市的“镇村同治示范区”鼎城区灌溪镇。在该镇主干道上,记者看到,道路宽敞整洁,没有出现普通小镇拥堵、吵闹的场景。“一直以来,各地仅注重城市的环境卫生建设,往往忽视了乡村这块;而现在村里的环卫起步了,又出现了村与村、村与集镇的分割与反差。”10月28日,该市副市长徐万发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不少乡镇的街道垃圾到处乱堆,塑料纸屑满天飞,违章乱搭棚,公路挤成了破市场,这些都成了乡村面貌的不和谐写照,也成了我们推行‘镇村同治’的最初动因和乡村治理的一个重点。”

  在灌溪镇岗市村,记者看到每家每户都配有垃圾筒,每组有垃圾围池,村民自觉将垃圾倒入围池,池满后定时有专门的环卫工人拖到镇上的垃圾中转站。该村妇女主任铁碧华说,村里有了垃圾站后,村民随手乱丢垃圾的坏习惯渐渐改掉了,农村的卫生也大有改观。目前,村民都还没有缴纳垃圾费,环卫工人的工资是由政府补贴的。

  据常德市农办副主任刘仕英介绍,目前该市20多个乡镇和400多个村实行了垃圾集中处理,全市在进行“镇村同治”时将环境同步整治列为了“五个同步”之一,主要改村庄分散整治为镇村联动整治,通过治理垃圾、绿化美化、整治违章建筑、规范市场秩序、开展文明创建,逐步改变镇村环境“脏、乱、差、散”的状况。“我们从城乡统筹、对接发展、协调推进的高度着眼,‘镇村同治’努力在‘五个同步’上率先突破。”

  常德市“镇村同治示范区”的道路平整了,房屋建设就能更有规划,居住环境也美化了,老百姓文明素养不断提高,让他们最关心的钱袋子也更鼓了。今年,镇村同治区落实农产品加工项目80多个。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在灌溪示范片,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不仅解决了镇上的居民就业,也带动了农村产业的发展,并即将成为拉动灌溪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目前,常德市“镇村同治示范区”基本实现了“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致富门路”。同样,“镇村产业同步发展”也给常德汉寿县的农民带来实惠,如周文庙乡南台村村民彭金松今年种了20亩双季稻,种植之前,他在区乡“同治协会”的引导下,将其中的15亩水稻与常德市金牛米业签订了协议,金牛收购价要高于市场价15%~20%,他全年的水稻纯收入可达2万多元。

  该市以连片推进的方式实现普惠扩面,全市初步建成了十大各具特色、各有千秋的镇村同治示范片,为全面推进镇村同治提供了不同模式的示范样板。据介绍,除鼎城灌溪示范片外,桃源茶庵铺示范片以“提升主导产业、建设生态家园”为主题,突出茶文化特色,建设万亩大茶叶基地,片内茶农人均收入达到5000多元;武陵河洑示范片坚持依托城市、对接城市、服务城市的理念,着力打造城市新区、居民社区、休闲园区,绿化、亮化、美化水平较高,成为常德城区的“美丽花边”;临澧合口示范片依托多年小城镇建设成就,大力建设农村新型示范社区,居民服务设施比较完善,乡土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津市灵泉示范片大力建设“生态农业园、科技示范园、乡村旅游园”,集镇与点村连为一体,白墙、蓝瓦、绿树浑然天成,综合整治效果比较好;汉寿南湖示范片与太子庙示范片连线成带,一举解决了多年来汉寿进城道路“脏、乱、差”的问题;安乡丰裕示范片突出水乡特色,建成了20多家集餐饮、垂钓、休闲于一体的生态农庄,乡村旅游氛围更加浓郁;石门易家渡、澧县张公庙、西洞庭祝丰示范片也各具特色。

  据介绍,常德市“镇村同治”计划“一年明显改观,三年基本达标”,下一步计划中,该市将在2009年启动主要交通干线、旅游区和水源保护区所在乡镇和周边村的环境整治,2010年全市将完成所有乡镇所在地及周边村的环境整治。

  徐万发说:“镇村同治本质是积极的城市化政策,如果将中心地带的水电路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好后,老百姓自然而然会朝中心靠拢,这样更能带动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也便于政府从上到下指导规划建设、更快地形成‘以镇带村’的一体化格局;镇村同治示范区实际上也是新型农村社区,着眼于当前又好又快发展和长远可持续发展,推动城乡经济要素交融与优化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