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三大支柱产业谋高效
本报讯 近年来,江苏邳州不断在“高效”上谋求突破,破解农业发展“瓶颈”。今年以来,该市的板材、大蒜、银杏3大支柱产业在谋求高效上各显所能,带动农业产业“漂亮转身”。
今年以来,邳州市淘汰了两成以上技术装备差、工艺落后的板材企业,并先后对700余家企业进行了以提高出板率为重点的技术改造,同时,50多家板材龙头企业,向制造高档实木复合地板和中高档家具转型。企业数量减少了20.6%,产值却增加了40.8%。邳州板材产业的发展,不再单纯依赖量的扩张,转而在加快技术改造、提升产品档次上下功夫。截至目前,邳州市板材产业总产值已达154.7亿元,同比增长40.8%,销售收入超亿元的规模企业达31家。
邳州是全国4大大蒜主产区之一。但是近年来,原蒜市场却逐渐萎缩。“决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徐州市副市长、邳州市委书记李连玉说,“只有在大蒜深加工上做文章,创出新的产品和品牌,大蒜产业才能有新的发展。”
去年年底,该市宿羊山镇黎明食品公司投入资金1.2亿元,上了两条大蒜胶囊生产线和3条大蒜素生产线。“黎明牌”大蒜胶囊还获得了国家有关部门的认证。有了这张“王牌”,产品销售一路“绿灯”,公司陆续与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客商签订订单。目前,邳州市已建成恒温大蒜储存库65个,贮藏量达40万吨,为大蒜深加工企业储备了大量优质资源。大蒜深加工企业达100多家,每年可创造产值近25亿元。
增加科技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是银杏产业走出困境的一条破解之策。港上镇党委书记沈永礼介绍,今年1月,该镇银杏源生物工程公司与中国矿业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联手,建成集生物检测、理化分析及新产品开发于一体的生物工程技术中心,开发了中医药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的保健食品,产品成本降了近一半,有效成分却增加了8倍以上。投产以来,6条自动化生产线连轴运转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产品上市仅3个月,销售收入就达去年全年的4倍多。
目前,邳州已有52家银杏加工企业集体走上了科技兴企之路,他们与10多家科研院所“联姻”,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发展新模式,还承担了12项国家、省、市级科技攻关、星火计划项目,产品出口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全国的40%以上,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同比净增8亿元,由此带动种植银杏的农民亩均收入从1500多元增长到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