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综合信息

建设山区特色的“沟中城市”———河南栾川县陶湾镇鱼库村新农村建设纪实

日期: 2008-10-17 10:56 作者: 杨志华 陈显萍 来源:农民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巍巍伏牛山绵延数千里,滔滔伊水河奔腾不息。

  在伏牛山下、伊水河畔的一个小山沟里,一排排乡村别墅,一条条宽敞硬化的道路,一盏盏造型别致的路灯掩映在绿树鲜花中。

  如果不是高耸气派的牌楼上书着“鱼库村”三个字,我们真以为到了一个江南小城。这里就是河南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洛阳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栾川县陶湾镇鱼库村。

  一个村级20年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诞生

  鱼库村地处伏牛山腹地,位于县城西14公里,村里有725户2508口人,18个村民小组。全村土地只有800多亩,人均0.35亩。改革开放以来,村里依托丰富的钼、铅、锌等矿产资源优势建起了鑫川、宏达、金汉源等企业,1998年、1999年被洛阳市命名为“小康村”、“文明村”。

  2006年初,中共中央下发了一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新农村建设在全国推开。

  同年4月28日,鱼库村被列为洛阳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当时任村委会主任的黄天力认为,鱼库村大发展的机遇来了。于是,他召集两委班子研讨村子规划。在市工商局、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县交通局、陶湾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鱼库村特邀市建设规划局、县建设局专家论证,很快形成了《陶湾镇鱼库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2006———2025)》。他们的目标就是“艰苦奋斗二十年,农民收入翻六番,建成中原第一村”。

  《规划》分三步走,第一步:2006年全年打基础开好局。治理一道河;修建两条路(村主干道路扩宽和农户路网硬化);搞好“四化三改”(环境净化、路道亮化、村庄绿化、整体美化、改厕、改圈、改灶);新建一厂两所(饮用水厂、文化娱乐场所和标准化卫生所),为建设新鱼库起好步、开好头,奠定良好基础。第二步:2007—2010年,谋发展,建新村。实施“7216”工程,即搬迁深山区7个居民组(214户,832人)至大面,按居民小区建设安置;新建2个集体企业(矿业深加工和食品饮料加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扩大招商引资,把东鱼库建成一个工业园区,初步形成规模。人均收入达到6000元,力争翻一番。第三步:2011—2025年,创新制,翻六番。实施三个五年计划,2025年底人均收入比2005年翻六番,突破25000元,建成有鱼库特色的“山沟里的城市”和“中原第一村”。

  陶湾镇党委书记姬长江、镇长焦银武认为,制定鱼库村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为全镇提供一个样本,通过典型引路,推进全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黄天力告诉记者,讨论鱼库村发展规划,召开了党员会、各组组长和村民代表会、群众大会,党员群众一致同意规划的内容,老百姓都说,干吧,干它二十年,咱鱼库就成“金库”了!

  众人拾柴火焰高,全社会的支持让鱼库村新农村建设步入快车道

  从5月7日开始,鱼库村边规划边实施。进入实施阶段,第一个问题就是资金。钱从哪里来?河南省政协常委、栾川县工商联合会会长、鑫川矿业公司董事长黄伟说:“鑫川公司地处鱼库村,这些年的发展得益于全村老百姓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现在,村里搞新农村建设,我们公司应该回报家乡父老,实实在在地为村民办点事。”

  鑫川公司说到做到,先后捐资包括无偿提供工程机械等总计480多万元,支持村里的新农村建设。与此同时,洛阳市政府新农村建设办公室支持20万元;市工商局驻村帮建资金5万元;栾川县政府拨付新农村建设各项补助资金160万元;县交通局包村帮建资金10万元;县财政局拨款10万元;陶湾镇政府拨付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130万元。另外,鱼库村党员、组长、小组长、教师、干部、群众自愿捐资10余万元。

  随着资金的逐步到位,黄天力心里有了底儿。老黄憋足了劲大干一场,他整天泡在工地上,三伏天气温高达近40°,他也不离开,从每一条线、每一个沟、每一块砖,都仔细检查。遇到质量不合格,他就要求用挖掘机挖掉重修。

  黄天力介绍说,2006年鱼库村新农村建设总计投资1100万元,建设了黄庄至村委会的河道治理工程、主体公路及西东两道沟的道路扩宽和路基处理工程、花园小区及黄庄至华底的道路两旁绿化工程、村口至中门和鑫川公司辖区内的道路亮化工程以及建垃圾池、公厕建设、房屋粉刷、卫生所建设等12项工程。由于鱼库村的成绩突出,当年被评为栾川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一名。

  2007年,鱼库村计划的第二个12大工程也已经陆续完工。黄天力如数家珍,一是完成社区服务中心、文化大院、村办公楼、超市餐饮服务及绿化、亮化的第二期建设工程;二是完成2006年主道路的部分返工及铺设柏油路面1公里,没有进行完的入户道路的硬化工程;三是投资200余万元,完成10个组的人畜安全饮水的水场建设工程;四是延伸上河至东沟门的花园建设工程和东沟门至焦庄路左侧的绿化工程基本完成;五是实施了焦庄桥的架设工程;六是实施焦庄桥至中门路右侧地边的工程;七是修建黄庄至东沟门河道内的拦水坝工程,使其达到规划设计效果图的标准;八是完成柏根、郭庄两个组的主干道硬化工程;九是完成村垃圾集中存放的垃圾填埋场工程。另外,完成了中沟门桥的架设和焦庄、下地交界处的涵洞扩大工程、东沟门大桥的加宽工程以及水库闸门及自压喷灌的修复和重建工程。

  正当各项工作热火朝天、扎实有序地进行时,老天给出了难题。2007年7月29日夜,一场50年不遇的特大洪灾,给鱼库村一个突然袭击。山洪爆发、沟满河平、山体滑坡、民房倒塌,土地被冲毁,使鱼库村遭受了严重的损失。但因村班子汛期的防范意识强、措施得力、分工明确、责任到人、通知及时、配合到位,保证了全村老百姓的安全并及时进行灾后重建。河南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连维良来鱼库村考察灾情时对他们的做法给予了表扬。

  一个好的带头人,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一群勤劳执着的人民,铸就一个“沟中城市”的美好梦想

  鱼库村有今天的成就,老百姓念念不忘他们的好带头人黄天力。1957年2月,黄天力出生在鱼库村。小时候家里很穷,一家7口人只住一间房。家中5个孩子,黄天力排行老大,因家里无力供养,父母把他过继给大伯。

  由于家里穷,黄天力勉勉强强上完小学,又靠5元钱贷款上了初中。1976年3月5日,黄天力初中没有毕业,便应征入伍来到四川省江津县,参加了舟桥部队。

  小时候,黄天力一直特别喜欢读书。上学期间,他学习非常刻苦,学习成绩在学校一直名列前茅。放学回家,干农活时,他都随身带一本书,一有空就拿出来读。读到好的情节和词句,他就随手抄下来。到连队时,他更是如鱼得水,一边读报,一边写评论,光笔记本就有一大摞。黄天力通读了《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和《红楼梦》四大名著,还读完了《聊斋志异》。他说,通过这些名著,能够了解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明史,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这些名著里面,黄天力最喜欢《聊斋》,他认为,在那个虚幻的鬼怪世界里,体现着真善美和假丑恶,这些故事给人启迪,给人遐思,给人教益。

  1978年4月5日,当了两年兵的黄天力复员回到家乡。当年秋天,他担任生产队的保管员。第二年秋天,黄天力进入村级班子,担任民兵营长。1982年8月入党,并担任大队管委会副主任。1986年任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兼文书。1990年秋天由于对村里和社会上一些现象看不惯,愤然辞职。1995年,黄天力进入栾川县鑫川矿业公司担任第一选矿厂厂长,年底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1996年4月,担任公司党支部书记。2002年,鱼库村第四届村委会换届选举,黄天力被选为村委会主任。2006年,第五届村委会选举,他再次当选村委会主任。此时,由于鱼库村支部书记辞职,实际上是由黄天力主持村里的全面工作。老黄说,权力是村民给的,一定要为他们掌好权,办好事。

  2006年7月1日,黄天力带领鱼库村的党员干部一起到新乡县七里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老典型———刘庄村参观考察,让鱼库村的党员干部学先进、找差距、鼓干劲。

  8月1日,黄天力同鑫川公司董事长黄伟带领党员干部到当地驻军开展拥军活动。他说,有的人认为和平年代军人没有用,这是错误的。如果没有军人,就没有和平年代;没有安定的环境,谈何发展,谈何建设和谐社会,谈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呢。

  历经50年的风风雨雨,已过知天命之年的黄天力感悟颇多。他说,如果说鱼库村和自己取得了一点成绩的话,一是党的政策好,新农村建设的机遇好;二是中央以及省市县乡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三是交通部门、洛阳市工商局等职能部门的帮扶;四是包括鑫川公司等企业的资助和扶持。更重要的是有一个坚强能战斗的领导班子和这些吃苦耐劳、善良朴实的村民,村两委班子成员带领全体村民众志成城,齐心协力,什么样的困难都能克服,什么样的人间奇迹都能创造。

  2007年底,鱼库村迎来了政治生活的一件大喜事,经栾川县委批准,在鱼库村党支部及辖区企业党支部的基础上成立鱼库村党委,全体党员选举产生了鱼库村党委和纪委,黄天力担任第一届党委书记。

  2008年5月10日,万木吐绿,百花争艳。鱼库村的老百姓怀着喜悦的心情迎接历史性的一刻,栾川县历史上第一个村级党委鱼库村党委正式揭牌,一个占地5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80平方米、投资360万元,集办公培训、图书阅览、体育休闲、医疗保健、餐饮购物为一体的村社区服务中心也同时举行落成庆典仪式。

  伴着欢庆的锣鼓,飘扬的彩旗,鱼库村人民放飞心中的希望,一个鱼库特色的“沟中城市”轮廓已清晰,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蓝图就要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