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综合信息

一亩地究竟能产出多少钱———苏南现代高效农业见闻

日期: 2008-10-17 10:46 作者: 王泽农 来源:农民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锡山区锡北镇光明村农户种植加工灵芝系列产品,亩均销售收入达40万元以上;东港镇东升村金菇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全年反季节生产金针菇等市场热销食用菌,亩均效益超过100万元……在江苏无锡市采访,记者感到“农业是弱质、低效的产业”的传统观点正在被颠覆。

  近十几年来,锡山区农业生产的传统格局已经被打破,品种结构多元化,生产管理科学化的新格局正在生成。人均只有0.65亩的耕地资源,使得锡山区农业提升效益的突破口转向科技支撑和生产管理方式的革新。一批集高档花卉、名优茶果、农产品加工、农业观光旅游等产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已经出现。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这里依靠现代高效农业增收致富的实例还真是不少。东港镇黄土塘村是有名的“西瓜之乡”,10名有资金有技术的瓜农在村里支持下,通过土地流转承租土地1000亩,推广一年三熟瓜技术,亩均净效益近万元。高效农业在其他产品上也使得效益显著提高,比如这里开发出含钙量高出普通稻米80%的高钙米,对糖尿病、肥胖症有治疗作用的功能性大米,就使得普通大米对其价格望尘莫及。在茶园,一些茶场业主也有这样的说法:“百亩小茶场,胜过办工厂。”更说明农业作为低效产业在这里已经成为历史。另外记者还听到了一个未来得及证实的传闻,有人在农业开发上的亩效益已经达到了400万元,但愿不是讹传。

  农业不仅仅是用来解决吃饭问题的。用名优特精农产品提升农业效益只是锡山农民增收的一个方面,发展休闲农业是农民增收的另一个渠道。据介绍,锡山区依托自己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瞄准城市人群回归自然、放松心情的需求,开发了农业的科普体验、文化传承、旅游休闲等新功能。他们邀请专家规划、论证,建设了80平方公里的现代农业综合创新试点“一区十园”。以此为抓手,通过对新建项目和现有特色农业资源的整合,他们敲定了5个特色各异的农业旅游板块。如今一批各具特色的农庄已经串珠成线,成为该区新兴旅游景点,去年全区5个重点农业休闲旅游点累计接待游客43万人,实现营业收入3780万元。记者在其中一个休闲旅游点———绿羊生态农庄了解到,两年来农庄已接待游客30万人次,实现收入1200万元,带动周边农民增收1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