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农民眼中的农村社区化
9月下旬,正值金秋时节。记者来到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走进乡村田野,与老人、与青年、与孩子、与劳作的汉子、与持家的媳妇,聊起了诸城的农村社区化。
2007年底,诸城开始进行农村社区化建设。如今,农村社区已成为诸城70万农民时常谈论的新名词。采访中,记者倾听到了诸城农民对农村社区的认识、感受及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感受了社区化给农村带来的新变化。
像个共同的家
9月26日下午,在大杨家庄子社区图书室,54岁的王金凤这样告诉记者:“要说农村社区化是什么,俺说不大上来。但俺知道,有了社区,乡亲们办事方便多了,生活舒畅多了。有事的时候来办事,没事的时候来社区图书室看看书,跟自个儿家一个样。”
当时,王金凤正在看一本《肩周炎自然疗法》。记者询问得知,她是在下午送孙子到社区幼儿园上学后,来社区看书的。“几乎每天都来,喜欢看一些医疗、菜谱书。我有肩周炎毛病,看看书上咋说的,平常该注意啥;菜谱呢,就是自己想吃什么,就看什么。”
在诸城采访,记者遇到了很多像王金凤一样的老人。西土墙村52岁的臧运荣是到社区卫生室就医的,他告诉记者:“这里的药是市医院统一配送的,价格也很低,而且有合作医疗报销,直接可报40%。”
南辛庄村53岁的李家奎家是五保户,是到邱家七吉社区服务中心的办事大厅申请社会救助的,他说:“救济多了,办得也快了。”
臧家庄村62岁的臧运辉,住在邱家七吉社区的敬老院。记者看到他时,老人正在社区文化活动室里用笛子吹奏《小城故事》,高兴着呢。
白家岭村68岁的退休老干部白刚,是行寺社区的志愿者,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整理图书,他说:“退休后没事干,闲得浑身不自在,现在建了社区,我过来帮帮忙,整理整理书,觉得痛快多了。”
不仅是老年人,来社区办事大厅办理土地流转、宅基地审批等业务的中年人,在社区篮球场上、乒乓球室内活力四射的青年,在社区电子阅览室专心致志学电脑的学生……都在用各自的行为诉说着农村社区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方便了”,“有文化味了”,“现代了”,“就像个共同的‘家’”。
感受:和城里人一样了
9月26日下午5点,小学一放学,辛兴社区的电子阅览室就挤进了十几个小学生,阅览室一下子热闹了起来。隋家沙岭村12岁的石鹏飞想学打字,正在向管理员请教怎样按拼音打字;相比之下,辛兴村11岁的陈娇虎就“牛”多了,他正在整理自己的QQ空间……“这在以前,农村学生能学上电脑,想都不敢想。”管理员管恩香这样感叹。
在大杨家庄子社区的篮球场边,刚从场上下来的徐晓华汗如雨下,“以前打球得到6公里外的镇上,一个月打不了几次。现在,什么时候想打什么时候打,几分钟就到球场了。”
在邱家七吉社区警务室内,大屏幕上显示着各个村主要路口的实时监控画面。社区民警臧栋来自吕标派出所,2007年9月来到社区,他说:“到了社区后,离老百姓近了,感觉也亲了,比以前能实现个人价值了。现在,社区配备了两名协勤,一旦有什么事,几分钟就能到现场,再加上电子监控,农村治安好多了。”
在土墙社区超市内,西土墙村臧洪运正在选购生活用品,“以前村里哪里有超市啊,买东西既贵又不方便。现在,不光有日用品超市,还有农资超市、快餐店、邮政点,什么都不缺。”
“社区还给介绍工作呢。”大展村社区马志娟告诉记者。诸城社区办事大厅设立了就业登记窗口,专门为农民介绍务工机会。“我到社区登了记,没过几天,社区就给我介绍了皇华镇大展村鞋厂的工作。”马志娟说。
诸城农村社区化建设的初衷之一就是“让农民享受城市化的公共服务”。如今,诸城农民已经深刻感受到了社区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城市化”。
有了干事的新平台
社区提供了个大平台,很多诸城农民从中找到了致富的出路,也对生活有了新打算。
9月27日,在东辛兴社区东辛兴村,42岁的村民孙金善告诉记者:“我们村是市烟草公司的黄烟种植基地,我原来在外打工,这几年看到种烟收入多,就回来了。2007年10月,我通过社区土地流转中心,流转了215亩土地,全部种了黄烟,今年能挣12万多。下一步,我还想多流转点地,再扩大点规模。”
今年43岁的赵永春是栗园社区赵家屯村人,“以前跑运输做木材生意,赚了点钱,一直就想找个合适的地方,做点生意。社区成立给我带来了机会。”他说。
赵永春看准了社区的人气,在社区中心投资50万元建起了260平方米的超市,经营日用百货,现在虽然刚起步,月营业额却已有四五万元之多。“不光是增加收入,搬到社区来住,生活方便多了,家里老人和孩子也有了活动场所。”赵永春说,“社区已成为我们那一片的中心,今年夏天一到周末,人很多,光雪糕饮料一天能卖好几箱。我打算,在干好超市的同时,再建个化肥经营点。现在,很多人都看到了社区的人气,我有个朋友叫郑建,就在社区附近建了个快餐店。”
想到社区投资的不少,想到社区居住的更多。大杨家庄子社区在中心村规划了162亩居住区,计划建设住房9.8万平方米,可供767户村民入住。“目前一二期工程建设的35户住宅,已有15户搬进去了。”大杨家庄子村支部书记赵顺忠介绍。
“以前打算到城里买房子,社区成立后,看到这里什么都不缺,房价每平方米900元,也便宜,就在这里买了个240平方米的房子。”村民赵顺晓说。
社区也为农民自我充实、自我提高提供了平台。大杨家庄子社区图书管理员朱庆艳说:“现在来看书的越来越多,农业科技、医疗、菜谱等方面的书需求越来越大,许多村民要求我们扩大图书室规模。”社区主任张丹丹说:“学电脑的更多了,我们还得找几个懂电脑的志愿者。”
能帮着挣钱,还能聚着乐呵
9月27日一大早,在龙都街道见屯社区,诸城市西见屯村蛋鸡合作社理事长魏玉元介绍:“社区成立后,合作社的服务范围,由本村扩大到社区其他4个村,社员从110户发展到236户。社区技术服务人员及时跟上指导,并为见屯鸡蛋注册了‘玉元’商标,有了品牌,现在见屯鸡蛋不但在本地畅销,而且销到了上海、南京,估计今年可为社员增加收入3300万元。”
在十里堡社区十里堡村,57岁的邱文平讲述了“合作社划地养貂”的事。“以前养貂是小打小闹,2007年7月社区成立后,在社区组织下,我加入了‘诸城市大森林特种动物养殖合作社’,合作社帮着规划了养殖用地,扩大了养殖规模;社区有畜牧专家提供技术服务、统一防疫。”邱文平今年养了1100多只种貂,出栏达5200只。“今年价格好,估计能收入七八十万吧。”说到收入邱文平显得很平静。
农民有了钱,就会有精神追求。在大杨家庄子社区,徐社和徐桂英夫妇组织起了文艺演出队。“2007年7月,社区成立后,我们两口子加入了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后来就动员了一些有演出特长的乡亲,成立了一个文艺队,演员有60多岁的婆婆,也20来岁的大姑娘小媳妇,晚上没事就到社区广场上排练排练,有机会就组织演出。”
9月27日下午5点,在辛兴社区的图书室内,十几个小学生静静地坐在书桌旁翻阅着图书。辛兴村11岁的隋亚菲对记者说:“我喜欢看《白雪公主》、《小王子与灰姑娘》,还有《感动小学生的100个人物》、《三字经》。”
9月27日晚上,记者在辛兴社区看到,文化广场上人群熙攘。老年秧歌队欢快起舞,中青年的篮球队员个个生龙活虎,孩子们的游戏感染着身边的人;电子阅览室和图书室内,十几个中学生在静静地看书上网,两个管理员跑来跑去,忙碌而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