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综合信息

环江县“八大工程”推动新农村建设

日期: 2008-10-07 00:00 作者: 覃丽鲜 来源:广西农业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自2006年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共投入资金15608万元,其中从中央和省市争取资金7038万元,县财政和县级包扶部门投入资金3931万元,乡村自筹资金4639万元,实施“八项工程”,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完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富民”工程。积极发展农村经济,农业生产稳步增长。还用最好的田地来种植最值钱的农作物,不断增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农作物种植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农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2007年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3318万元,比上年增长42.16%。2008年全县甘蔗面积达22.6万亩,比上年增长22.2%,桑蚕面积达13.8万亩,比上年增长14.2%。

  实施“康居”工程。投入资金3352万元,新建农村住宅583栋、63229平方米。农村住房砖瓦化率达到70.2%,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农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0.7平方米。

  实施“双通”工程。投入资金7281万元,修建农村公路347公里,67个行政村实现了通水泥公路,通畅率达89.4%,硬化村内道路268条,结束了环江县过去大部分村屯无水泥路的历史,有效解决了农民出行难的问题。

  实施“新能源建设”工程。积极推广和应用沼气、太阳能等环保型新能源,投入资金39.5万元,建成沼气池958座;投入资金84万元,农村新安装太阳能热水器354台,切实减少了农村生产生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实施“饮水安全”工程。通过采取“对上争取一点、政府支持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的方式,加快饮水工程建设。共投入资金1646万元,解决了63个村屯饮水质量和取水困难等问题,使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1%,村镇饮水合格率达到84%,有效解决了“饮水难”这一农民最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

  实施“农村环境整治工程”。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为重点,结合推广农村新型能源、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三清”(清垃圾、清污泥、清粪便)、“四改”(改水、改灶、改厕、改圈)、“四化”(硬化、绿化、美化、净化)建设,改掉了村民乱倒、乱堆、乱放垃圾的陋习,以乡村环境绿化、美化为主体,稳步推进村屯绿化建设。

  实施“农村社会保障工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全面启动,发放低保配套资金476万元,确保11943名困难群众正常生活,做到了应保尽保。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就医环境明显改善。共投入资金270万元,新建2个和改造2个乡(镇)卫生院;投入资金250万元,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农民参合率达到89.7%。

  实施“农村文化建设工程”。积极丰富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筑牢新农村建设的文化基石,目前已实现了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的目标。全县建设村级活动室15个,村级活动广场38个,面积近5万平方米。(河池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