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平谷建设首都生态第一区
平谷是首都生态涵养发展区,作为全国首批生态示范区之一和北京市生态涵养发展区,平谷素有“京东绿谷”的美誉。平谷全区森林覆盖率达63%,居全市首位,已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山区植被覆盖率达到90%以上。平谷22万亩、世界面积最大的桃林, 占到了平谷所有林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已成为当地重要的生态调节因素,是首都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
生态就是财富,环境就是生产力。平谷区按照首都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区域发展定位,强化生态立区理念,建设首都生态第一区。既重保护和涵养,更重利用和发展,用足用活产业政策,做实做好生态强区、生态富区这篇大文章。依托生态优势,搭建平台,聚拢人气,汇集产业,促进发展。
生态游京东引客来
今年奥运期间,平谷区又迎来了倡导绿色理念的第二届国际养生旅游文化节。生态旅游,快乐养生。养生旅游文化节从7月13日至10月13日,在历时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将开展文化、健身和休闲旅游等28项活动,和北京奥运一起快乐。
在 “生态立区”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平谷明确了“京东发展门户、山水宜居新城、清洁制造中心、精细果蔬基地、生态休闲绿谷”的平谷产业定位,制定了旅游富民的发展战略,树立全区旅游一盘棋思想,围绕推进乡村旅游和时尚旅游两条主战线,形成旅游发展的新格局。
2007年9月平谷区作为北京市唯一入选区县与香格里拉、九寨沟等县市并为最值得向世界推介的66个中国生态旅游区县,并被评为十佳最具发展潜力的“旅游大县”和“最具魅力的旅游大县”等光荣称号。
加快生态旅游发展,是平谷区委区政府做出的战略性决策,更是40万平谷人民的共识,整个平谷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关注并投身生态旅游的开发和发展。到今年生态旅游文化节已经举办两届。
2008年6月建成通车的京平高速公路极大地方便市民来平谷休闲旅游,从北京市区出发,走京平高速路到达平谷仅用40分钟,平谷成为市民休闲度假的首选地。与京平高速路联通的津蓟高速也把平谷和天津紧紧联系在一起,从天津市区到平谷只要1个多小时,平谷成了天津市民的又一后花园。高速路的建成通车,使平谷成为京津塘生态休闲度假区。
绿色奥运,生态旅游。第二届国际养生旅游文化节期间,平谷将举办金海湖消夏晚会,儿童下乡体验农家活动,大华山民俗养生美食月活动,熊儿寨药膳养生培训活动,渔阳野菜养生美食节,教工休养院绿色养生美食月活动。东晓酒店夏日超值爽、赠品惊喜多特价酬宾活动。
常吃水果保健康。平谷盛产大桃、大枣、红杏、红果、葡萄、樱桃、核桃、苹果、柿子、李子、栗子、梨十二种果品,样样是绿色果品,等您休闲采摘。桃林深处有人家,入住桃林中的三星级小木屋,融入大自然中。此外还进行桃木工业品展卖活动。
全民健身,共享奥运。第二届国际养生旅游文化节期间,平谷还广泛开展体育健身养生活动。大华山镇、大兴庄镇、镇罗营镇、王辛庄镇太后村将举行登山健体,休闲养生,传播健身养生理念。大华山镇梯子峪村还将举行登山健体,寻柴鸡蛋活动。
和谐发展生态先行
2006年,平谷区响亮地提出,要按照区域发展定位,强化生态立区理念,建设首都生态第一区。既重保护和涵养,更重利用和发展,用足用活产业政策,做实做好生态强区、生态富区这篇大文章。
平谷区紧扣生态涵养发展区功能定位,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构筑京东生态屏障。近年来,平谷区推广标准化、生态化种植,逐步消除传统生产方式对环境造成的负面作用,桃林重新展现自然状态,经济林成了生态林。 诱光灯诱杀、性诱剂、粘虫板……这些生物及物理防治技术如今在平谷桃农间已得到迅速推广,剧毒农药被彻底清除。
平谷区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大力调整结构,关闭了“十五小”企业。2008年上半年11家“三高”企业促退工作完成初步检查验收。在结构调整进行减排的同时,平谷区加大工程治理减排措施,几年来拆除60多台燃煤锅炉,建设两个集中供热中心,平谷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正常。全区水、气、声的重点污染源以及重点行业、企业均已安装在线监测系统,好政策出了好效果。2007年区内环境噪声、交通干线噪声、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率三项指标全市排名第一。截止到2008年上半年,由于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强化执法监督和节能宣传,平谷区万元GDP综合能耗、水耗同比分别下降3.5%和14.5%。
不仅加强减排工作,这个区还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完成封山育林、水源保护林1.87万亩,绿化公路河道24公里,治理山区小流域40平方公里,实施了京平高速公路沿线绿化、山区绿化提质增效等工程,新增造林面积1.8万亩,林木绿化率达到65.7%。
精心培育生态优势
为保护生态,平谷区是在北京市第一个对各类建设项目实施“环境准入”政策的区县。建立环保准入制度,落实环保“三同时”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定实施了《平谷区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准入的若干规定》。任何建设项目如不符合《环境准入规定》将被一票否决。
平谷区兴谷工业开发区和马坊工业区把环境建设摆在至关重要的位置,在产业定位上重点发展无污染、低能耗、高效益的现代汽车配件、食品饮料产业。对入区企业实行前置审批,不再由入区企业自行到政府部门办理审批手续,而是由开发区从环保要求、产业定位等方面先行把关,不符合环保要求和产业定位的企业不能入区。
近年来,平谷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二、三产业比重逐年提高,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然而,有关生态环保专家经过考察惊奇地发现,平谷的生态环境依然基本保持原貌。
根据平谷区环保局的动态监测, 2007年平谷区二级以上好天达到247天,比2004年增加30天。2008年8月,平谷共收获31个好天,天天都是好天气,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天。在大片林地的荫蔽下,平谷区的长年平均气温要比市区低2摄氏度。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展示平谷特色的一张“名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投资者和休闲旅游者的目光。
在2007年度生态质量气象总评中,平谷生态质量气象评价居北京市第一。北京市气候中心利用Landsat卫星、北京1号卫星和EOS系列卫星资料及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运用“3S”技术结合地面调查手段,按季节和年度分别计算了北京地区生态质量气象评价报告,其中包括湿润指数、水体密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土壤侵蚀指数和灾害指数等五种单项指标和生态质量指标,并按《生态质量气象评价规范》的分级标准对各季节和年度的生态质量进行了分级,结果为夏季生态质量最优,其次为秋季,第三为春季。平谷的夏季和秋季为良好。2007年度北京各区(县)生态质量气象评价等级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平谷、密云和怀柔,生态质量良好。以区县为单位进行全年总体评价,平谷区生态质量排北京市第一名。
“十一五”期间,平谷区将继续利用生态环境良好的优势,积极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积极培育休闲、度假、商务等高档旅游产品,推动制造业、都市工业清洁化生产,使平谷成为首都周边具有示范效应的清洁制造中心。到2010年,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比2005年翻一番,全区林木覆盖率达到67%,全年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以上天数达到80%。(摘自:京郊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