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县新农村 新美景
实现农民增收有很多途径,最近,到张寨镇采访,通过走访座谈,了解了一些农民增收的新鲜事,欣赏到了一些农民在增收路上缔造的一道道美丽风景。
葡萄园里瓜飘香
谁能充分利用土地,搞间作套种,发挥出土地的最大效益,谁就能从地里刨出“金娃娃”。在肖庄村百亩葡萄园里看到,葡萄的垅架上,挂满了串串葡萄,有粉红色的,也有紫色的,还有黑色的,让人馋涎欲滴。在垅沟里,爬满了甜瓜的藤蔓,结出了碗口大的花甜瓜。60多岁的村民刘老汉高兴地告诉记者,他的3亩葡萄地全部套种了甜瓜,按去年的销价,每亩葡萄4000元,甜瓜2500元;甜瓜延续到9月中旬收获结束,再在葡萄垅里移栽大白菜,一亩还能卖上个1000多块钱,葡萄园里套瓜菜,一年亩收8000块是很有把握的,这样就比只栽葡萄多收入一倍啦。
张寨镇农民充分利用土地搞间作套种,有稻蒜轮作、粮菜间作、粮粮套种,也有菜与菜的立体种植,架梅下面种香菜,黄瓜架下种油菜,还有搞菌菜间作,玉米田里套大豆、绿豆等七、八个模式,每项间作套种、立体栽培都能增加六成到1倍的收入。
“袖珍园”里花样多
今年65岁的魏宣富是该镇魏老家村贫乐组农民,儿子和儿媳都到了外地去打工,家里只有他和老伴两个人。当地村民每年春夏秋三季都有栽植辣椒、茄子、黄瓜、番茄、大白菜、苞菜、菜花等传统,用于移栽的七、八种菜的菜苗用量很大,头脑灵活的魏老汉看到这一商机,就和老伴利用自家的8分承包田着手培育菜苗。魏老汉说,“育菜苗一要选择优良品种,二要巧赶季节,三要育出壮苗。好品种的苗子结的果实多,菜长得壮实;季节赶巧了能不违农时,满足腾茬需要;苗子壮实了,买主就多,能多赚钱”。魏老汉每年3月初开始用小弓棚育辣椒、茄子,30天左右出棚上市;4月下旬再育番茄、黄瓜苗,供麦茬地移栽,并留一部分苗在8分地上生长、结果、挂瓜;8月底净园后培育苞菜、西兰花苗;9月底出园供玉米地腾茬栽植。由于魏老汉育苗注重科学,选用最新良种,搞好肥水管理和温度控制,育出的苗不仅壮实,而且移栽后成长快,成活率高,挂果多,方圆几里的村民都上门预订菜苗,供不应求,8分地一年就有一万多元的收入。记者采访时,老魏家正在动工盖两层小楼。魏老汉说:“这盖楼钱都是8分地的收入!”
巧手编出“互联网”
刘庄村汪晓春的丈夫到外地打工,她在家成了种承包田、带孩子上学、操持家务的“多面手”,每年夏秋两季,汪晓春都在自家的宅院四周种上丝瓜、南瓜、黄瓜、吊瓜等,待藤蔓延长时,就要用很多木棒、竹竿、铁丝、塑绳等材料搭起架子来,不仅费料费工,而且每年都得更换一次。后来,汪晓春想出了一个新的搭架方法:在瓜菜秧子之间每隔七、八米栽一根水泥棒,再用铁丝、塑绳结成“互联网”,将水泥棒联结起来,丝瓜、南瓜、黄瓜、吊瓜的藤蔓就顺着“网”向上爬,紧紧“咬”住“网绳”,大风都刮不倒,而且这“网”还能连续使用多年。汪晓春就这样用“网”把房前屋后连接起来,种植了很多藤蔓类瓜菜,夏季在“网”下种植怕晒的香菜、油菜等,除自家吃用,还可以拿一部分到集市上去卖,这样每年她家就有1万余元的庭院收入。
充分利用庭院,发展种养业,是张寨镇农民增收的一大妙招,据分管农业的王副镇长介绍,全镇有80%以上的农户利用自家宅院发展庭院经济,有搞养殖的,有搞种植的,也有搞小型加工业的,年收入少则五、七千元,多则一、两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