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三大变迁折射新农村建设成果
笔者在南宁市马山县白山镇走访感受到,新农村建设给这里带来巨大变化。其中,三大变迁折射了新农村建设成果。
胶筒鞋“退伍”。下雨天穿着胶筒鞋串门、行路、上学,以前是该镇农村群众的“专利”。近年来,随着村村通水泥路工程的实施,白山镇有90%的村屯通了水泥路。如今,即使是雨天,农民穿着皮鞋也可以串门、行路,再不受泥泞之苦了。上龙村局东屯一位大婶从屋里拎出3双积满灰尘泥土的胶筒鞋说:“两年多没有穿过了,这胶筒鞋只有退伍了。”说着,她把这几双胶筒鞋扔到院角里,等待收废旧的回收。
老帮工“下岗”。白山镇农村有一些靠出力气给人帮工挣钱的农民,他们在农忙时给农户挑担、收割、犁田,一年能挣一两千元,有时还有酒饭款待。可是近两年来,他们的“财路”越来越窄了。公路硬化了,出力气挑担的活被三轮车代替,庄稼收割、脱粒有了小型农机器,犁田耙地用“铁牛”。老帮工年龄大、文化低,操作不好机械,胜任不了技术活,只能“下岗”了。他们不服气,开始参加镇里举办的实用技术培训班,准备掌握致富一技之长。
柴火灶“让位”。前不久,白山镇上龙村黄振喜拆掉了自家的柴火灶,开始用电和沼气做饭。2006年以来,白山镇实施建设农村生态能源工程,动员农民建造沼气池,采取国家补钱供料、农户出工的办法,由县能源办技术人员负责施工。目前全镇农村普遍推行沼气池,使用沼气池后,许多劳力省出了砍柴火的时间,安心外出务工,妇女们也从烟熏火燎中解脱出来,专心搞种养。(南宁日报)
相关新闻
- 凝心聚力建设富裕新农村---鄄城县彭楼镇王堂村新农村建设轨迹白描 2018-09-25
- 惠南镇巩固新农村建设成果 201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