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名”大学生助推辽宁新农村建设
“这是今年仅次于机关事业单位招考规模的又一次大型考试,报考人数之多,积极性之高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看看这些数字就知道,我们计划招350名一村一名大学生,报名的有2745人,通过审核,有1582人符合招考要求,与招考计划比例为4.52∶1,其中有研究生59人,本科生1076人,901人是应届毕业生,987人来自于外市,352人是中共党员。”大连市人事局人才工作处负责同志谈起最近一次的一村一名大学生招考如数家珍。
其实,这样壮观的招考现象何止在大连,鞍山、抚顺、锦州、阜新、盘锦、朝阳等市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都正如火如荼、方兴未艾。自2002年省人事厅牵头全面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以来,全省共选派一村一名大学生14733人,目前在村人数为8676人。这在改善农村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和文化结构,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开辟大学生就业新渠道,为他们施展才华搭建新舞台的同时,也创造出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据不完全统计,5年来创造直接经济效益90亿元,帮助我省农民人均增收近300元。
培养选派:“村来村去”+公开招考+组织选派
阜新市彰武县满堂红乡差大马村已38岁的农民李景新做梦也没有想到,他还能够坐在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同花季般天之骄子一起聆听张教授讲授“杂交玉米地膜覆盖高产技术及注意要点”。“我也是公费生,各种待遇和统招生差不多,毕业后工作还不用愁”,李景新自豪地说。他是阜新市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工程的受益者,阜新市通过“村来村去”的选派方式,从农村具备高中或同等学历的青年中,择优选派一批具有培养潜力,能安心在农村发展的到沈阳农业大学、辽宁农业技术学院等涉农院校,进行为期两年的脱产学习,费用由市、县两级财政承担。学员毕业后获得大专学历并回村工作。全省通过该选派方式接受正规高等教育的一村一名大学生有10077人,其中以阜新、朝阳等辽西北地区较多。沈阳、大连等市经济基础较好、吸引力较强的市县则更多地采用公开招考的方式进行选派,以大连市为例,为吸引更多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发展,解除选派大学生的后顾之忧,专门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措施:例如大学生服务期间档案管理免费代理并可计算工龄;每年政府提供生活补贴、交通补贴1万元;连续两年考核为称职以上人员,作为各涉农区(市)县机关、事业单位特别是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后备干部的主要来源,予以提拔使用等等。组织选派则是选派大学生到农村工作的另外一种方式,葫芦岛市建昌县新录用的公务员秦朗就是通过这种方式由组织选派到农村工作的,谈起这段经历,秦朗感触颇深,“从学校出来就直接跨入机关,社会阅历和工作经历几乎都为零,说实话,到农村后,条件很艰苦,尤其是刚下去的时候,当地村干部或多或少都存在排外心理,工作很难开展,后来我以心交心,扑下身子、脚踏实地,干了几个漂亮活,终于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信任和认可,很有成就感。”“通过这样的选派方式,有利于使新进公务员及早地积累基层工作经验,有利于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政府服务意识,这一制度我们将逐步完善并加以坚持”,葫芦岛市人事局录用流动科科长朱宝纯如是说。
引领致富:技术+热心+奉献
从营口市老边区动物卫生监督所下派到村工作的一村一名大学生王丰,刚到老边区二道镇黄旗村工作不久,听说养兔专业户孟大爷家大批兔子都不进食。王丰学到的实用技术派上了用场,通过解剖,发现是家兔球虫病,尤其是三月龄的幼兔易感,感染率100%,死亡率极高。他立即联系沈阳的同学,连夜将药送到孟大爷家,由于注射及时,保全了近90%的兔子。事后,王丰根据该村养兔规模大,大部分养殖户缺技术的实际,毛遂自荐当上了义务技术员,通过集中讲解和挨家手把手教的方式,使当地的养兔专业户掌握了科学养兔的技术和小窍门。“我们现在一茬兔子收入都在1.5万元左右,基本没有什么风险,王丰不断给我们亲自传授技术,还帮我们开拓市场,我们都不舍得他走啊。”类似王丰这样懂技术,热心帮助群众致富的大学生数不胜数。现任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兴隆街道小虎岭村科技副主任的王凤杰,引导农民发展大棚草莓,并积极赴外地聘请专家作指导,使种植户一冬就能赚2万多元。目前,全村发展草莓种植大户20多家,每年创收100多万元。她还针对大田玉米效益低的缺点,从外地引进立体种植法,在大田玉米地里套种地膜土豆、香菜、芸豆、毛豆、黄瓜等,年收三四茬,使每亩收入达3000元,是过去的10倍,她引进投资200万元的“蔬菜种苗繁育基地”项目,面积扩大到1000亩,年创效益700万元。小虎岭村已由省级贫困村一跃成为全县的富裕村,人均收入近4000元。
广袤的辽沈农村,正由于有了这班年轻人的辛勤耕耘和无私奉献,全省农业种植养殖的技术依赖性显著增强,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农产品日益贴近市场,农业产业化越发明显,经济社会效益喜人,给全省农民增产增收带来了新的突破。
组织建设:素质+经验+后备
阜新市彰武县人事劳动局局长王维金谈起基础组织建设时说:“现在农村主要缺两个方面人才,一方面,缺有文化、高素质的人领路;另一方面,乡镇干部、村干部队伍文化程度低,后备干部断档,特别是经过基层锻炼、能够适应艰苦生活环境并善于做农村工作的后备干部更缺。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工作的实施有效缓解了农村人才短缺和大学生就业难的矛盾,特别能促进村一级班子在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等方面的优化,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有很好的效果。”杨硕毕业于沈阳工业大学化工专业,毕业后放弃了诸多大公司给出的优厚条件,积极说服家人,毅然参加了辽阳市一村一名大学生的公开选拔考试,并被派到辽阳市太子河区祁家镇窦双树村任科技助理。初到村里,老支书、老主任都认为这个乳臭未干的大学生也就是到农村体验体验生活,干不长,也干不了。没想到的是,杨硕深深地爱上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的乡亲,他通过示范,带头成立了党群共富联合体,年创收200多万元,他及时根据国家农业政策的变化和市场导向,说服村领导和村民彻底调整了传统种植结构,现在全村人均收入4700元,超过市平均水平600元。2005年,杨硕成功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并组建了一支平均年龄没过35岁的村领导班子。
据统计,选派到农村的大学生大部分都走上了领导岗位,担任党支部书记(副书记)的占选派总数的15.6%、村主任(副主任、科技副主任)占总数的44%、村主任助理占总数的28.2%、村企业经理、村团支书及会计占总数的12.2%。不少大学生经过几年在农村的历练,具备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提升了才干,成为我省县乡机关和事业单位后备干部的重要人选。迄今为止,沈阳市经过层层考核,将166名业绩突出,农民认可的大学生经过法定程序充实到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其中10人走上了领导岗位,锦州、鞍山等市也相继选拔一批批优秀的一村一名大学生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充实了基层工作队伍,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
感言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我省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工作正沐浴着国家新农村建设的春风茁壮成长。随着这项工程的平稳实施,我省农村人才相对落后的现状正悄然发生改变,这些大学生已逐渐成为科技兴农和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支重要新生力量,他们必将在我省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
相关新闻
- 凝心聚力建设富裕新农村---鄄城县彭楼镇王堂村新农村建设轨迹白描 2018-09-25
- 惠南镇巩固新农村建设成果 201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