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宗县韩葫芦乡韩葫芦村三户用一棚 携手共致富
如今,设施蔬菜种植已成了河北省农民增收的一个新亮点。在很多地方,一个农户拥有一个甚至几个蔬菜大棚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然而,在河北省的贫困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差、农民收入低,一家一户建设一个蔬菜大棚着实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儿。农民要脱贫致富怎么办?广宗县韩葫芦乡韩葫芦村实施的“自愿结合,三户一棚,轮换种植,循环周转”模式趟出了一条致富新路。
日前,记者在韩葫芦村采访时,44岁的村民韩厚新正在大棚里打理西红柿。钻进室温达25℃的西红柿大棚,记者看到,棵棵西红柿秧上都挂满了绿色的小柿子。韩厚新边干活边和记者聊了起来。他说:“今年轮到俺家种大棚,俺得卯足劲大干一场。别看这一亩多大棚占地不多,每年的收入能达到一万四五哩!今年的市场行情好,收入肯定少不了。”
交谈中记者得知,韩厚新一家4口人,过去主要靠种植五亩棉花地为生,每年4000元的收入还要供着两个孩子上学,日子过得紧巴巴。前几年,他看到周边有人靠种植大棚菜脱了贫,自己也想尝试尝试,但每个棚1万多元的成本让他望而却步。2005年,县里出台扶贫政策,号召村民自愿组合,三户共用一个大棚,每个大棚补贴1.5万元,其余资金农民自筹。当下,韩厚新就和另外两个农户凑了6000元,加上政府的补贴,建成了现在的大棚。
“这样种大棚,我可知足了。现在,我们村在上级的扶持下,露天蔬菜种植也有了一定规模。不种大棚菜时,我就和家人种露天菜,每年也能有大几千元的收入。这在过去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韩厚新高兴地说。
广宗县扶贫办主任张云湘告诉记者,韩葫芦村是我省第二批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也是全县出了名的穷村。由于土地沙化贫瘠,村民长期以来以种棉为主。看着附近一些村庄的农民一步步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缺资金、少技术的韩葫芦人只能自嘲“骑着葫芦却漂不出穷海”。
“四帮一”工作队进驻该村后,经过调研,最终把发展蔬菜大棚作为村民脱贫致富的好路子,并多次组织农户到山东寿光、邯郸永年、衡水阜城等地参观,帮助他们开阔眼界。考虑到村民的经济实力,在项目实施中,他们将扶贫资金、村民自筹资金和小额贴息贷款捆绑使用,大大调动了村民建大棚的积极性。截至目前,该村234户农民已有210户种植蔬菜,蔬菜种植面积已近1300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0%。每年全村蔬菜收入达到480万元,人均5000多元。
该村良好的蔬菜种植模式和种植效益,辐射和带动起周边村群众种植大棚。目前,以韩葫芦村为中心的万亩大棚蔬菜基地已形成,南面邻村后枣科村新建60个大棚已投入使用,东西北三面张葫芦、姚葫芦、王胡寨、东焦庄、西东焦庄等第三批扶贫开发重点村的蔬菜大棚正在筹建中,一大批贫困农民将靠种植大棚蔬菜走上脱贫致富路。
相关新闻
- 禹城:农技人员来支招 抵御寒潮保生产 2021-01-07
- 赣州市高质量发展蔬菜产业 2021-01-05
- 凤阳:产业扶贫稳增收 2020-12-31
- 天津市蓟州区上仓镇设施农业园区“虫虫农场”:这里的蔬菜慢生长 2020-12-28
- 贵州石阡:加强秋冬种植管护 提高土地附加值 20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