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综合信息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农家书屋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参谋部”

日期: 2008-04-09 00:00 作者: 来源:甘肃农业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白天在地里覆膜忙,晚上在灯下读书忙。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李家堡镇农民杜振黎躺在炕头上,手捧着刚刚从农家书屋借来的《全膜玉米种植技术指南》认真阅读,时不时还要拿笔记录些要点。他说:“农家书屋真管用!去年借读了《马铃薯种植技术》,按学到的知识,拌种子、搞芽栽、防疫病,试验一样成功一样,4亩马铃薯卖得3000多元。”今年发展全膜双垄沟玉米种植,他早早地跑到农家书屋寻金问宝,借来了技术指南“日耕农田夜读书”。如今,在李家堡镇,农民遇到农家书屋俨然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参谋部”。

  李家堡村的农家书屋建成于2006年5月,现有各类图书2750册,累计借阅8000多人次,平均每天近15人次。管理员史正常被评为全国“农家书屋”管理工作先进个人。老史说:“闲月天借读武侠小说、文史知识等方面图书的人多,到了开春头上,有关种植技术方面的书就成了乡亲们的抢手货。”正这样说着,农民张士荣、梁工、廖廷玉等农民来到了农家书屋,养蛋鸡的、种洋芋的、喂牛羊的、建沼气的,每人都按各自需求挑选起了图书。

  2005年12月,安定区“农家书屋”工程在全省率先启动,内官营镇建成了全省第一个“农家书屋”。按照“立足政府投入,鼓励社会捐助,村民自我管理,建立长效机制”的原则,贴近农村、方便农民、服务农业,已建成了17个“农家书屋”,配套书架57个、阅览桌37张、阅览椅115把,配送文学艺术、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农业科技、政治法律等各类图书17981册、VCD光盘631张,价值近24万元。

  安定区文广局局长杨立新说:“农家书屋是农家的‘藏经库’,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参谋部’,我们一定要建好书屋,用好图书,让书屋在培养新型农民、推动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方面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