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将特色产业开发进行到底
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以“把特色产业做到最大化”为目标,立足实际,遵循自然规律,按照区域化布局、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产业开发思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中药材、草畜、马铃薯、经济林果、蔬菜五大主导产业,着力提高了农业质量效益,使特色产业开发步入了快车道,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2007年,全县共建成各类示范点55个;引进新品种80多个;建养殖小区3个、良种猪繁育场3个、养鸡场4个、良种养殖场1个;发展规模养殖户550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0个;建成圈舍1.07万平方米;完成了紫皮大蒜的产地产品认证和当归、马铃薯产品认证,注册商标6个。同时,深入实施了百人到村工程,培训各类乡土人才3.6万人次,大力推广良种良法,使全县马铃薯种植基本实现良种化。全年发展中药材种植21.93万亩、马铃薯30万亩、林果17.1万亩、蔬菜2.43万亩。全县存栏牛4.26万头、羊5.24万只、猪10.86万头、鸡16.6万只,出栏商品牛1.84万头、羊3.44万只、猪8.84万头、鸡12.6万只。特色产业总产值从2006年的2.2亿元增加到4.8亿元,特色产业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由2006年的40%增长到47%。
今年,宕昌县将采取有效措施,运用产业结构调整的比较效益,示范引导农民压缩小麦种植面积,继续抓好、抓实中药材、草畜产业,培育壮大马铃薯、林果、蔬菜等区域优势产业,力争农业特色产业总产值达到5.54亿元,增长13%,使其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0%。进一步加快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步伐。
在畜牧养殖上,宕昌县结合整村推进和新农村建设养殖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培育养殖重点村30个,养殖大户500户,贩运大户500户,引进畜禽良种10个,建成规范化养殖小区2个,狠抓恒泰肉牛养殖场等龙头企业建设、加大草原环境整治和草场改良,在适宜区实施退耕还草工程,使草原优势转变为特色优势,通过招商引资组建草畜产业开发总公司,使全县草畜产业走以草养牧、以牧促草、草畜结合、协调发展的路子,按照“公司十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千家万户竞相发展。力争存栏牛4.9万头、羊6.2万只、猪12万头、鸡21万只,出栏牛2.35万头、羊4.4万只、猪13万头、鸡30万只,肉类产量达到1.5万吨,禽蛋2000吨,水产品产量达到40吨,畜牧业总产值达到2亿元。
在名优中药材种植上,宕昌县进一步扩张基地规模,增加科技投入,推广GAP标准化无公害种植,集中连片重点发展当归、红黄芪、党参、柴胡、半夏、大黄等名优中药材种植示范点80个,引进新品种15个,争取完成红黄芪的产品认证,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25万亩,总面积达到28万亩。切实帮助引导已有药材协会发挥作用,并支持协会间加强协作,建立协会联盟,使药材销售更加便捷,效益更加明显。
在农业特色产业上,宕昌县加大良种马铃薯繁育和丰产栽培技术推广力度,全年稳定发展马铃薯种植基地23万亩,建示范点45个,引进良种11个,建立脱毒原种繁育基地4个,使全县马铃薯总产量达到39万吨,总产值达到2.3亿元;进一步提升哈达铺马铃薯加工水平,使其向产业方向发展,为全县马铃薯初级加工树立典型;在光热资源充足的白龙江、良恭河流域培育一批蔬菜种植典型示范村,引进试种新品种6类26个,力争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基本形成一乡一品、一村一品或数村一品的种植格局,在“万元田”、“多千田”上实现新突破;完成林果特色产业开发14.54万亩,其中核桃9万亩(新栽5万亩,补栽4万亩),花椒5万亩,油橄榄0.54万亩,完成荒山造林1万亩,新建核桃主栽品种采穗园5个350亩。
在农业技术指导上,宕昌县继续深入实施“双百双万”工程,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人员的技术指导和示范带动作用,加速科技转换步伐,通过开展科技培训、现场指导、跟踪服务、信息帮助,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优质服务,切实提高农业特色产业的开发层次和水平。同时,在配套完善农产品专业市场的基础上,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新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个,使全县经合组织累计达到78个,努力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水平。
相关新闻
- 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1.2万名季节工赴疆摘棉 2012-09-07
- 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500亩地膜蚕豆丰收在望 2012-08-24
- 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加大畜禽消毒灭源工作 2012-08-20
- 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积极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2012-08-15
- 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地膜蚕豆示范点建设成效显著 2012-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