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综合信息

锐意进取满园春文化建设硕果丰——延庆县文化工作纪实

日期: 2008-02-29 00:00 作者: 姚佳 刘满利 来源:北京城乡经济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万紫千红竞风流,摇曳多姿春满园”,2007年,北京延庆县的文化工作繁花满枝,美不胜收。全年开展夏日奥运文化广场、文化下乡演出和各类阵地文化活动1500余场;举办各类文化培训290批次,培训农民1.6万人次;将传统文化、奥运文化与和谐文化巧妙融为一体,成功举办第二届延庆端午文化节,吸引8万余人次前来观看,国内外80余家新闻媒体对此进行宣传报道;在文物保护和勘测过程中,发现3公里石边长城、古墓304座,绘制文物图纸600余张,拍摄照片6000余张,被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评为北京市唯一一个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

  送文化种文化双管齐下夏日的夏都公园水上舞台,每到傍晚时刻总是灯火通明。老老少少拿着坐垫、板凳、报纸早早地“占”个位置,等待演出的开始。在这里,歌舞、相声、小品、河北梆子应有尽有,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表演艺术家竞相登场。为了满足群众观看文艺表演的需求,2007年,延庆县通过夏日奥运文化广场、文化下乡演出和各类阵地文化活动,为全县人民献上了夏日文化广场演出600余场、星火演出820场、边少演出80场、周末场演出25场,还为群众送去了15场经典戏曲演出,平均每天4场演出,夏季演出高潮阶段平均每天8场演出。

  送文化下乡是手段,培养农民文化兴趣,使文化在乡村扎根才是目的。2007年,延庆县对10个乡镇的近300名农民进行了大鼓培训,并与北京舞蹈学院等高等院校合作,在农村深入开展唢呐、花会、舞蹈及音响等各类培训。据悉,延庆县全年共组织各类文艺培训290批次,培训农民1.6万人次;还在市文化局支持下,投入资金160余万元,新扶持建设了52个农村文化大院,并重点对9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文化大院进行了专项扶持,配备了音响、乐器、服装等文化设备,为村民开展群体性文艺活动提供了场所。

  经过扶持培训的32支农村基层优秀文艺团队茁壮成长,常年活跃在延庆乡村。闲暇时节,永宁镇营城村20多位爱好戏曲的村民,每天都聚集在卫三仙家里,一板一眼地排练着古装戏;在延庆镇蒋家堡村,村里的24名妇女一有时间就穿上漂亮的服装,到村文化大院练习团扇子、北京新秧歌等舞蹈;“咚咚锵,咚咚锵,咚锵咚锵咚咚锵……”井庄镇柳沟村40名妇女组成的“威风”锣鼓队,定期在村文化广场登台献艺……延庆村民在自娱自乐中充实了精神生活。

  端午文化节成延庆品牌2007年6月16日上午,第二届延庆端午文化节在万众瞩目下隆重开幕。当天,县城夏都公园内人潮涌动,彩旗飞扬,无数只象征喜庆的气球在同一时刻飞向天空。妫水西湖东岸,10条精神抖擞的龙舟一字排开,随着裁判员的哨声,比赛龙舟如离弦之箭,穿梭在碧绿的湖面上。一时间,锣鼓声、号子声和呐喊助威声响彻云霄,整个县城似乎为之沸腾。

  岸上,300名高手在无数观众的簇拥中,正在进行包粽子速度和样式的角逐。“每个粽子的标准重量是二两,形状要规范、不能露出馅。3分钟内,谁包得最多,谁就是冠军!”规则介绍完毕,选手们连牙齿都用上了,使出浑身解数,挑战速度和质量的极限。台下,跳“五彩”绳,踢“五彩”毽的选手们也忙得不亦乐乎,既传承了五色龙降伏妖魔鬼怪、祛病消灾之意,又象征着奥运五环的奥运精神。

  此次端午文化节为期4天,除赛龙舟、包粽子等传统比赛项目外,夜晚还在夏都公园水上舞台推出了评剧、河北梆子和现代歌舞表演等文艺节目。

  由于延庆端午节在位于县城中心的公园举办,增强了活动的参与性和观赏性,在普遍缺水的北方地区特色明显。因此,活动吸引了延庆县以及北京城区游客共计8万余人次前来观看,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北京日报、北京电视台及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日本北海道新闻台等80余家国内外媒体慕名前来采访。继延庆多年举办消夏避暑节、冰灯冰雪节之后,端午文化节正在成为延庆县的另一个品牌。目前,第三届延庆端午文化节正在筹备中。

  荣膺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2007年,延庆县配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沈家营镇土地规划项目和县城南菜园北二区三期建设用地进行考古勘探,勘探面积达17万平方米。2007年7月份,延庆地下304座汉至清代的古墓被发掘,部分墓葬发现了仿木构的直窗棂、门扇、柱础、斗拱、灯檠等样式的砖雕,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其中一座墓葬还残存古代仕女的彩绘壁画。发掘中,共清理汉、唐、辽、金、元、明、清等各时期的土陶器、瓷器、铜器、玉器、铁器等各种质地文物870余件,其中以汉、唐器物居多。据悉,此次考古发现是延庆地区近年来发掘墓葬数量最多的一次,为了解妫河流域人类生产生活的状况提供了可佐证的历史实物资料,证实了延庆妫河流域自汉唐以来曾经有过繁荣发展的历史。

  同时,延庆县成立两个长城保护行动踏查小组,对县域长城进行踏查,全年累计调查县域内长城117公里、敌台380余座、城堡25座、烽火台25座、古窑址20余处,绘制图纸600余张,拍摄照片6000余张,录像资料20余小时。2007年10月,其中的一个小组在踏查时,在大庄科乡域内意外发现5公里残损石边长城。消息一出,在文物界和社会各界引起广泛反响。“不仅延庆段长城长度会被改写,北京段长城长度也要有所变化,这为我们研究长城遗迹提供了宝贵资料。”市文物局文保处处长王玉伟介绍。

  延庆县各项文物工作的突破性进展得到市文物局和国家文物局的认可。在2007年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评选中,延庆县被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评为北京市唯一一个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

  开创文化工作新局面2008年,延庆县将立足本县文化工作实际,开展“一二三四五”工程:紧紧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两个主题,推进三项工程,完善四项机制,兴起文化建设的五个新高潮,“一二三四五”工程的具体内容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延庆县生态文明发展战略为中心,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承地区优秀文化为主题,大力推进文化设施建设工程、文化人才培育工程和文化益民工程,不断完善文化设施管理机制、文化工作激励机制、文物保护管理机制和文化市场监管机制,广泛动员,全民参与,兴起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的新高潮;继续加大投入,兴起群众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新高潮;广泛深入地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兴起群众文化活动的新高潮;积极做好优秀文化遗产保护与挖掘,兴起保护优秀文化遗产的新高潮;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监管,实施监管与服务并重,兴起繁荣文化市场的新高潮。(摘自:京郊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