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县07农村工作成果丰厚 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
去年以来,辽阳县广大干部群众克服雪灾、旱灾等不利因素影响,狠抓落实,扎实进取,全县农业总产值实现29.2亿元,农业增加值实现14.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5200元,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良好开局。
以"百企扶百村"工程为动力,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到2007年底,村级生产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建设项目完成130项,完成投资10081万元。全县"村企共建"达100家。推广了辽阳市轧钢厂与刘二堡镇前杜村、辽阳宏大集团与兰家镇石灰村、辽阳巴兰制衣有限公司与兰家镇东喻村"村企共建"的先进经验。辽阳市轧钢厂、新风集团、新鑫集团、铜业集团和宏大集团等企业共帮扶新农村建设资金2500万元。辽阳市轧钢厂与前杜村成立了"辽宁前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0万元,建设养殖小区300亩,养殖肉牛1200头,新建蔬菜大棚100栋,人均增收1500元。辽阳巴兰制衣有限公司与东喻村、辽阳宏大集团与石灰村实行"村企共建",共投资150多万元,用于村文化广场、老年宫、道路维修和学校建设。由于知名企业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实行了"村企共建",有利地促进了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快速发展。
以项目建设为重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进程。粮食种植面积达到103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8.1亿斤。高附加值的特色品种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优质水稻种植面积、专用玉米种植面积、设施农业建设项目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加。全县通过认证的绿色、无公害项目面积达到56.6万亩。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任务,项目造林6万亩,植树700万株,新栽果树5000亩,果品产量达到10万吨。新建、续建畜牧小区项目55个,全县生猪饲养量达到65万头,黄牛饲养量达到12.5万头,羊饲养量达到36.7万只,家禽饲养量达到2600万只。水产养殖面积8.4万亩,渔业总产量实现3.5万吨。全县以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为重点的农事龙头企业已发展到77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12.7亿元。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农事龙头企业牵动辐射作用明显增强,可带动产业基地30多万亩,带动农户5.8万户。全县有一定生产规模的专业村已达到110个,有各类专业合作组织106家,专业经济人达到1400人。全县初步形成了稻米加工、蔬菜种植、鲜蛋出口、水果贮藏、水产品养殖、特种动物养殖"六大产业链",带动优质米、蔬菜、果品、畜牧业、淡水鱼"五大基地"的发展,初步构建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框架。
以做好"三农"工作为目标,建立健全农村"八大体系"。以唐马寨镇、穆家镇为主的七个平原乡镇,优质粮食生产面积达到100万亩;以黄泥洼镇、唐马寨等镇为龙头,实现稻田养殖面积5.6万亩;建立健全了畜牧小区产业体系,新建、续建畜牧小区55个;建立健全了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体系,辽阳芯雨禾饲料有限公司、辽阳富百菜业有限公司等加工企业,带动了产业基地的发展;以温室大棚建设为主的设施农业产业体系有了较快发展,新建设施农业小区20个,温室大棚560栋,全县温室大棚已达到8500栋;生态和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有了新发展,完成大中型四位一体沼气开发4个,完成秸杆气化站建设7处;东部特色经济产业体系有了新进展,新建温室大棚120栋,发展食用菌80万平方米,山野菜500亩。大果榛子5000亩,中草药7800亩;种养业引进新品种160个,推广新技术40项,村村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站,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32家。
以推进民生工程为切入点,着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农建土石方1280万立方米,骨干工程58项,精品工程31项。农机共争取项目补贴资金450万元,引进新机具626台(套),在可机耕面积中,旱作玉米在旋耕、灭茬、起垄、播种生产环节实现了机械化,水稻收割部分实现了机械化。农村生态能源建设稳步推进,新完成"户用沼气池"520个,新建、续建秸杆气化工程7处。阳光工程培训6000人,新型农民培训35个村。有17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战略,共发放小额贴息贷款2000万元,新上扶贫项目15个,有3240户实现脱贫。
以落实农村政策为保障,推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减免三补贴"工作得到全面落实。发放粮食综合直补等专项资金3623.95万元,享受直补的二轮延包土地面积1014561亩,受益农户144286户。全县登记注册3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收入达到2.1亿元。18个乡镇实行了村会计委托代理制,强化审计监督职能,规范财务管理秩序,维护了社会稳定。
相关新闻
- 凝心聚力建设富裕新农村---鄄城县彭楼镇王堂村新农村建设轨迹白描 2018-09-25
- 惠南镇巩固新农村建设成果 201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