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综合信息

朝阳凌源市新农村建设谱新曲

日期: 2008-01-04 00:00 作者: 来源:辽宁金农网 【字体: 打印本页

  “看看我们村这路、这环境,比城里都强。”新年伊始,凌源市刀尔登镇头道河子村党支部书记王子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自豪地说。像头道河子这样的市级生态文明村在凌源已发展到40多个。近年来,凌源市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民生活富裕,以建设生态文明促进村容整洁,以助贫扶弱构建和谐社会,谱写出一支支动听的新时代农村建设新曲。

  生活富裕曲。近几年,凌源市大力发展畜禽养殖、冬暖大棚蔬菜、优质林果种植和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形成了“一村一品”的助农增收模式。目前,全市建成以辛杖子花卉带动周边花卉产业的花卉生产专业村12个,去年入冬以来,鲜切花价格一路走高,1.5万花农笑逐颜开;以四官营子和八里堡蔬菜批发市场为龙头,形成了以四官营子、宋杖子、三十家子等为核心的保护地生产专业村58个,菜农户均年收入达1.6万元;以三十家子宏达牛业为核心,形成了20多个养牛专业村;以大河北果脯加工有限公司为龙头,在刀尔登、大河北、刘杖子、河坎子、牛营子等乡镇形成了50多个果树生产专业村;以三家子粉条生产加工业为龙头,在三家子、四合当、沟门子等乡镇形成了十几个地瓜、土豆、绿豆生产专业村。

  玉米作为凌源农民的传统产业,品种不断更新,为粮农带来更大实惠。2005年以来,凌源市在红山街道葛沟村等6个村实施粮饲兼用玉米工程,以此为契机,凌源大力发展传统粮食作物,精品小米和高粱米生产专业村扩大到12个,去年小米、高粱米价格上涨近一倍,凌源米农户均增收600多元。

  生态文明曲。走进凌源市大河北乡大河北村,时下虽是冬季,但村子里却一派生机:村内大街整洁平坦,小巷干净通畅,农宅整齐别致,墙壁粉刷一新,道路树木成排。村民蔡洪杰的家门口还摆放着几块硕大的石头工艺品,屋里的窗台上放着好多盆鲜花。村民们的幸福之情溢于言表,精神状态非常好。去年,凌源市为促进村容整洁,开展了以“建设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建立生态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凌源市已投入资金6000多万元,硬化村庄道路总长1800多公里,建成“文明一条街”20多条,建设朝阳、凌源市级文明生态村40余个。同时,该市先后投资2亿多元,开展村级阵地建设、饮水解困工程、新能源建设、移民新村建设等工程,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40%的村达到或接近生态文明村标准。

  社会和谐曲。家住前进乡的陆洪德由于没有技术又身有残疾,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致富之路,生活十分贫困。去年初,在市有关部门的帮助下,老陆进入城里的培训班免费学习技术。在城里,他开阔了眼界,回到农村后,在乡村的共同帮助下,他买了辆三轮车给别人运庄稼,一个秋季就收入900多元;进入冬季,他又干起了运蔬菜的活。

  近两年来,凌源市致力于让改革发展成果普惠于民,大力实施民心工程,采取有力措施救助困难群众,构建和谐社会。该市先后投入600多万元,集中改善农村敬老院;推进扶贫村工程,使4万多户农民整体脱贫;移民搬迁1000余户,建设移民新村25个、小区40个;解决了2.6万户农民饮高氟水问题;96%的农民家庭参加了新农合,42.8万农民得到了基本医疗保障;建立了贫困家庭子女助学基金制度,2000多名家庭困难子女得到了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