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综合信息

湘西州古丈特色产业推动新农村建设

日期: 2007-12-27 00:00 作者: 向次勤 来源:湖南农业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12月25日,湘西古丈县红石林镇岩仁坪村村民杨佑保家近5万公斤椪柑全部售出,一下进账5万多元,杨佑保自豪地对记者说:“我们村靠椪柑发财,家家户户存款超过5位数。”据了解,古丈县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立足特色和效益,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初步形成了以古丈毛尖为主的茶叶产业,以椪柑为主的水果业,以种草养羊为主的草食牧业,以农家乐为主的旅游服务业,以蔬菜、烤烟为主的经作业等五大支柱产业。全县60%的农户依靠特色产业走上了富裕之路,产业持续发展成为推动该县新农村建设的“引擎”。

  古阳镇树栖科村近年来的发展是产业推动的最典型的例证。该村地处县城北郊,城镇化建设占用了该村的大量耕地,农民生产资料逐年减少,而农民人均纯收入却以每年200元以上的速度增加,2006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达3200元。村支书向开周把村里近年来发生的变化归功于茶叶产业的发展。2000年时,该村茶园面积不足100亩,到今年有近1000亩的无公害优质茶园进入开采期,人均近2亩茶园,茶叶收入占全村收入的80%以上。目前该县已有70多个茶叶专业村,茶叶种植面积达50000多亩,其中40多个村像村栖科这样种茶走上致富之路,茶叶产业成为推动该县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一大产业。该县县长高文化在第十五届人代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做大做优茶业,到2012年,全县茶叶总面积要达8万亩,茶农茶叶收入突破1亿元。

  在古丈,像树栖科这样通过发展产业,走特色之路建设新农村的不胜枚举。红石林镇岩仁坪村的主导产业是以椪柑为主的水果业,全村水果开发面积1120亩,人均2亩,到2007年,人均纯收入达2400元,总收入中水果业收入占50%以上;罗依溪镇龙潭村则通过发展生态家园的路子,采取“猪—沼—菜、猪—沼—果”的模式发展产业,2007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3500元,走出了一条家家有沼气、户户有产业的生态家园富民之路;红石林镇张家坡村则是立足旅游产业搞服务,村民70%的收入来自服务行业,张家坡村依托旅游发展经济的成功范例,成为该县景区周边村寨发展经济、建设新农村的典范。红石林景区周边的花兰村、马达坪村、老司岩村,栖凤湖景区周边的青鱼塘村、茶叶村以及高望界景区覆盖的6个村旅游服务收入占本地群众总收入的比例逐年攀升。

  在古丈,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搞活了农村经济,更直接的刺激了广大群众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该县以实施生态文明村寨人居环境改造工程为切入点,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近年来,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乡村公路建设和改造,通村率达98 %;投入4500万元,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和人畜饮水工程,让40000多农民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60%的农田实现设施灌溉;投入800万元,硬化70个村的村间道路30多万米。建沼气池1.3万口,解决农民用能困难;同时,加大农村社会公共事业投入,全县扩大农村校舍面积26640平方米,改造4个乡镇卫生院,建设村卫生室132个,切实解决了农村儿童“入学难”和群众“就医难”的问题。(团结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