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州“小花朵”建设大农村
山东省青州市坚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经济结构多元化,尤其在花卉产业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江北花卉第一镇--黄楼镇
宽阔的街道两旁,幢幢别墅掩映在绿树花丛中。街道中央的花坛后,坐落着一所修有400米塑胶跑道体育场的小学校。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也不会相信这只是山东省青州市的一个普通村庄--黄楼镇的东坝村。东坝村有700多户2000多名村民,他们居住的别墅都在200平方米以上。房子是村集体盖的,按每平方米不足500元的价格卖给村民。现在,村民的物业费、孩子上学的学杂费和养老保险都由村集体承担。
黄楼镇辖73个行政村中有35个行政村是花卉专业村,4000多户花卉专业户种植花卉4万亩,从业人员达到2万多人。仅花卉种植一项,去年花卉专业户户均就增收了3万元。
卢李村村民李洪亮办的仙客来研究所从日本、法国引进10个品系130多个仙客来品种进行杂交提纯,培育出4个品系60多个品种。目前,仙客来已成为青州的市花,年销量达400万盆。
任家村是个不足200人的小村,却是全国最大的蟹爪莲生产基地之一。村民金续成自豪地告诉我们,他占地2.4亩的两个大棚一般年份的收入在七八万元,60多户村民种植蟹爪莲的收入也都在万元以上。
现在黄楼镇建有万红花卉批发交易市场,有11万平方米的高标准室内展厅和20万平方米的室外展厅,有近200家全国各地的花卉公司入驻,市场平均日交易人数在6000以上,年交易额达15亿元;还在北京、上海、广州、新疆等地建有30多处花卉基地,在160多个大中城市设立了销售点。目前,全镇的花卉经纪人队伍就达3000多人,花卉专用运输车辆有1000余辆。如此规模的花卉经济,黄楼人赚钱容易数钱忙!
政府支持富民生
黄楼镇是青州以花卉产业为支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缩影。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具有悠久花卉种植历史的青州开始发展花卉产业。目前,花卉种植面积已达10万亩,种植品种上千个,2006年的交易额突破了18亿元。青州赢得了"中国仙客来之乡"、"中国花木之乡"、"中国北方最大的盆栽花基地"、"中国北方最大的花卉交易市场"、"山东花卉第一县"等美誉。由花卉产业衍生的"中国(青州)花卉博览会",不仅被评为山东省"社会文化活动知名品牌",还入选了"2005中国节庆五十强"、"2006中国花卉类节庆十强"和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博览会的排行榜。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必须有产业作支撑,青州历届政府都把花卉产业列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思路。说起政府对发展花卉产业的重视程度,青州2005年十大花卉状元、黄楼广祥盆景园艺公司总经理张学玲的感触颇深:"俺是从1989年开始搞花卉生产经营的。那时,镇里调整种植结构,建了万红花卉市场,还在贷款、土地调整方面给搞花卉生产经营的农户优惠。俺孩子爹是镇上的干部,镇上的党委书记就动员俺这干部家属带头搞花卉生产经营。这样,俺学着别人的法儿,从广州贩运桃花、菊花。后来,俺学会了用流苏嫁接桂花、柿子。现在俺在万红花卉市场有3000平方米的展销厅,30亩的生产基地培育了古树盆景2万多盆。"她还有4个占地1亩的大棚,专门用来种植蝴蝶兰。张学玲今年还用3盆流苏嫁接的桂花换了一部江铃皮卡车。
政策的强有力支持,使青州的花卉产业的发展步入了前所未有的快车道。合理的土地流转,优先提供基地和提供交易场所、优先提供贷款及免税收的"两优先、一免收"的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全市农民发展花卉产业的积极性。近5年来,青州的花卉苗木种植面积每年都以万亩的速度增加,社会主义和谐农村初具规模。(新华网山东频道)
相关新闻
- 玉溪精品“云花”产区建设成绩亮眼 去年实现花卉农业产值32.5亿元 2023-02-13
- 昆明斗南鲜切花交易量稳居全国首位 2023-01-19
- 姚安万亩鲜花产销两旺 “火”上央视 2023-01-18
- 我国力争到2025年基本建立花卉种业创新体系 2022-11-24
- 数字加持农业发展增“智” 2022-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