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阳县因地制宜选产业找准门路能致富
“我今年种了300多亩玄参,抛去成本,净利润将近20万元。”近日,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毛坝乡毛坝村农民何廷江谈起今年的收成时兴奋不已。
走进距离酉阳县城38公里的毛坝乡,家家户户院坝上都晒着状如甘薯的玄参。该乡1.4万多亩土地中,玄参种植达3400多亩,其中有480多户人的天仓村,就种了900多亩。去年,该乡农民人均收入1800多元,玄参收入占了将近50%,成为农民的主要经济支柱。
“我们的产业发展也是走了弯路的。”毛坝乡党委书记罗峰告诉记者,今年该乡还种了5000亩绿色蔬菜,可是由于天气和技术原因,农民收入只能保本。而由于玄参种植技术较为简单,该乡平均海拔高度在1000米左右,又多是沙土,正适合玄参生长,产出的玄参个头大,药性好,供不应求,很多湖南等地的收购商都赶过来收购。
随着玄参的市场行情年年见涨,从每公斤2至3元到5至6元,今年最高达到7元。为了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利益,该乡农民自发地组织起来,组建玄参专业合作社,就价格等问题与收购商统一谈判。去年,该村通过专业合作社销售玄参70多吨。
“去年我种了两亩多,卖了1900多元,今年行情还要好。”55岁的天仓村农民苏元孝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种玉米的话,一亩地肥料、种子投入要200元,亩产两三百公斤,不算人力,一年可挣一两百元。种玄参的话,种子、肥料只需要140多元,来年还能省下种子钱,亩产能达1500多公斤,晒干之后大概有150多公斤,按照去年6元多一公斤的行情来算,一亩也能净赚个千把元。“效益比种粮食高了将近10倍,大伙尝到了甜头,自然热情高。”
玄参让乡里农民的腰包一天天鼓起来,生活水平一天天提高。过去许多人住的茅草屋,现在盖起了砖瓦楼。场镇上做了20多年生意的杨大建感叹道:“以前,我这里进10多元一斤的糖果,无人过问;而今,经常都有人前来购买,我们的生活真是越来越甜了。”
据了解,该乡正着手将玄参作为主导产业发展,计划明年种植面积扩大到5000亩,成为渝东南地区最大的玄参种植基地。
相关新闻
- 大榛子让四百多户农民富了起来 2020-11-18
- 信丰着力培育产业致富带头人 2020-08-05
- 巫溪红池坝扶贫产业出实效 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2019-12-05
- 重庆潼南:荒山变绿更生金 2019-08-06
- 彭水:返乡青年创业筑就“脱贫梦” 2019-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