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平度市工商局搭建服务新农村建设广阔平台
"农民想什么?我们工商能做什么?农民要什么?我们工商能给什么?"。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山东省平度市工商局的职能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他们不再是单独的"执法型"工商,而是以服务"三农"为己任,一切服务围绕"农"字转,努力搭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广阔平台,用实际行动解答着农民们提出的一桩桩难题。
减负省时、亲情服务,登记注册扶农
在平度市行政审批服务大厅我们看到,工商服务窗口特别繁忙,办理业务的业户熙来攘往,川流不息。"您好,欢迎光临"等工商服务用语萦绕耳边,工商工作人员的热情服务和快捷高效的办事效率,赢得了广大业户的普遍赞誉。正在服务大厅办理业务的青岛田润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唐芝高兴地介绍说:"工商部门的办事效率快捷,热情服务,很多事情的处理和解决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的服务不仅贴身,而且贴心。"这仅仅是工商服务的一个侧面。
今年以来,工商部门倾力打造"阳光登记、亲情服务"政务品牌。他们对涉农市场主体的准入,实行低柜台、敞开式、人性化、"一个窗口"对外的服务方式,认真抓好注册登记"直通车"服务,全面落实"一审一核制"和"首办责任制"。同时,对农村个体工商户开展登门办照、登门年检、登门咨询、登门提供信息等"四登门"服务活动,初步建立了便捷高效的登记服务体系。
择优扶强,择优培育,商标品牌兴农
平度市李园街道办事处马家沟村种植的芹菜,因特定的土质,使其拥有色泽黄绿,茎梗空心,清甜嫩脆的上乘品质,但由于没有申请注册商标,多年来一直延续着传统芹菜成捆上市、地摊买卖的销售模式。自2003年开始,该局积极帮助该村设计注册了"马家沟"商标,使蔬菜产品打入了大中城市超市,价格由商标注册以前的15元/公斤上升到现在的68元/公斤,大大提高了马家沟村农民的经济收入。
"注一个商标、创一个品牌、活一方经济"已成为平度工商引导农民致富奔康的重要渠道。近几年来,他们制定了《平度市争创驰、著名商标三年规划实施方案》,并根据平度市已有注册商标情况,建立了农产品商标培育梯次结构。同时,在该市已有的农产品商标中选择重点有价值的商标进行重点培育。目前,平度市已注册"明村"西瓜、"顺科"鸡蛋、 "姜家埠"无公害蔬菜等带有区域经济色彩的农产品商标128件,在申请"大泽山"葡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件,形成了农产品商标注册凝聚效应。
按村需生产、诚信经营,"订单农业"利农
几年前,青岛三统万福有限公司就开始以订单的方式,向农户赊销鸡苗、饲料、药品,定价回收肉鸡,但由于合同文本不规范,条款不完善,致使履行过程中屡屡出现养鸡户违约、公司利益受损的情况。平度工商局了解到这一信息后,主动指导帮助企业对合同进行了修改,对相关的条款进行补充和完善,形成了规范的格式化文本,合同双方再没有出现违约现象。与此同时,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带动"订单农业"发展。他们积极支持和引导种植养殖及收购大户成立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大力培育中介组织、建立多元化销售管理网络。目前,该公司成为全市养殖行业中的龙头企业。据统计,全市共签订订单3万多份,订单金额16亿元。
降门槛,凸特色,发展经纪人活农
降低准入门槛,扩大经纪人总量。除国家法律法规明确禁止从事的领域和明确禁止自由流通的商品和提供的服务外,对农村经纪人实行无障碍准入,凡具备条件的当天领取营业执照,并免收登记注册费和工商管理费。截止目前,全市已培育发展特色经纪人2463人,通过农村经纪人穿针引线,各类农副产品年成交量约120万吨,成交额近22亿元,促成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23000多人,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坚持特色发展。根据全市不同区域农村经纪人发展水平和地方经济特色,把南村、仁兆、李园的蔬菜;旧店、大田的苹果、板栗;大泽山的葡萄、石材;明村、崔家集、张戈庄的牲畜等作为发展经纪人的重点经济领域,进行重点帮扶,借此辐射当地支柱产业的发展。南村蔬菜批发市场拥有蔬菜经纪人8人,执业人员20余人,通过该局的帮包扶持和市场经纪人的不断努力,该市场通畅通信息渠道、提高运作技能,市场日渐做大、做强,目前已成为农业部定点市场、国家发改委的挂牌市场,影响扩大到周围十几个乡镇,形成了"户户种蔬菜,人人得实惠"得良好局面,成功孕育出了"市场+经纪人+农户"的模式。
强化培训质量。为确保培训质量,切实提高农村经纪人的素质,每次培训都聘请专家授课。对一些重点经纪人,采取现场交流、上门指导等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为帮助经纪人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还对部分有条件的农村经纪人进行了电脑和网络技术培训,部分掌握了上网技术的农村经纪人将平度市葡萄、苹果、苗木、蔬菜等农产品的成熟期、产量、价格、品质等信息通过国际互联网对外发布,吸引了大批国内外客商到平度采购加工农产品。今年以来,平度通过互联网直接或间接促成交易各类农产品达4000多吨,成交额近千万元,突破了传统的跑市场、面对面的销售模式,开辟了网上销售的新渠道,使平度农村经纪人的销售观念、销售水平、销售手段上升到了一个新层次。
扶优净劣、标本兼治,红盾执法护农
过去,农民买到假劣农资后,往往因经营户记录不实、农民证据不足、盲目索赔等发生扯皮、推诿等现象,致使索赔不了了之,导致农民使用农资、利益受损时出现"追究经营者的责任难,举出有力的证据难,索赔多少界定难"的尴尬局面。今年以来,为确保农资市场安全、农民消费安全,他们严把农资商品流通关,督促所有农资经营企业和个体户建立健全了"两账两票一卡一书一袋"制度、推进信用等级分类监管。同时,加大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经济秩序力度,确保广大农户施上"放心肥"、用上"放心种"、打上"放心药"。截止目前,检查农资经营业户2342 户(次),查处各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商品违法案件279起,罚没款118.1万元,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近500余万元。(人民网青岛视窗)
相关新闻
- 乾安县:农村公共服务提档升级显成效 2022-02-16
- 小农户搭上现代农业快车 2021-12-09
- 邢台市供销社打造四级为农服务综合平台 2021-08-17
- 农业社会化服务政策支持面加大(经济日报7月20日第6版) 2021-07-20
- 乡村“多面手”百姓“娘家人”——松原市扎实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侧记 2021-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