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综合信息

北京市延庆县八达岭镇新农村建设显特色

日期: 2007-11-12 00:00 作者: 来源:北京城乡经济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八达岭镇石峡村大家在以前可能闻所未闻,但是近几年依山就势,就地取材用三色石铺设的整齐街道,满眼花草,农家院里整齐规范,乡风文明,保留了农村的“符号”,在新农村建设中成了全县乃至全市学习的典范,这是八达岭镇新农村建设的一角,八达岭镇在新农村建设中采取“一村一品”,并且与和谐建设与迎接奥运盛会相结合,使全镇群众在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中得到实惠。

  一、新农村建设“一村一品”显特色

  通过深入挖掘八达岭长城地区资源,延庆八达岭镇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模式,那就是保持地域特色,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如今的延庆八达岭镇可以说是一村一品,一村一个特色。小浮坨村是八达岭镇十五个行政村中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村,但这个村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绿树成荫、干净整洁,村里路灯用的是太阳能,街巷路得到了硬化,农户的房前屋后没有柴火堆,而是一个个小花坛,与别的村不同,这个村的花坛花池并没有砌成齐刷刷的水泥墙,而是用天然的卵石头围成。这是八达岭镇小浮坨村党支部为了节约资金,就地取材,把山上河套里的石头弄到村里,来整治环境,原来村口是个垃圾场,经过环境整治利用这些石头,把它建成了小公园。像这样各具特色的村庄八达岭镇还有程家窑、帮水峪等村。

  二、新农村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

  在新农村建设中八达岭镇把新农村建设与村级产业发展相结合,力争使更多的农民富裕起来。八达岭镇依靠长城,但不依赖长城,八达岭镇对辖区内的十五个村做了各具特色的规划,挖掘自身特点,经营适合自己的产业。八达岭镇岔道村村民过去只是在景区内做生意,古城改造后成了突出民俗文化的旅游接待新村。古色古香农家院里空调、热水器、抽水马桶一样都不少,红彤彤的灯笼、金灿灿的玉米,绿油油的小菜,香喷喷的农家饭菜,更多的村民回村经营,带动了更多的村民致富,缩小了贫富差距。像这样在新农村建设中与产业相结合的还有红苹果度假村里炮、迷彩山庄东沟等村。

  三、新农村建设与奥运盛会相结合

  在新农村建设中八达岭镇把为奥运盛会创造良好的环境作为重点,启动“靓庭院净居室”活动,用8条标准来验收环境示范户,并由政府出资奖励的方法调动群众开展庭院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培养农户良好的环境意识。活动开展后,各村积极行动起来,小浮坨等村也相应出台奖励政策,农户积极美化靓化庭院,为奥运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八达岭镇还组织文艺演出、培训、摄影大赛、登城等活动提高群众素质,普及奥运知识,使全镇更多群众参与到迎奥运中来的。

  四、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成为受益人

  在新农村建设中八达岭镇群众的居住环境得到了大大的改善,医疗、卫生、社保的等方面的工作日趋完善。15个行政村相继建成了10个卫生室,卫生院以服务群众为宗旨,通过正规渠道进来的药品在卫生室中毫无利润的向全镇群众销售,农民朋友真正得到了实惠。为了群众得到很好的医疗服务,由政府出资配备了10名乡村医生,为群众看病提供方便。政府通过建村级爱心超市、结队帮扶、低保等措施关注弱势群体,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八达岭镇在新农村建设中严格按照20字方针,统一规划,因地制宜、思路和工作进度超前,成了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样板工程,全县80%的村来八达岭镇参观学习,昌平、房山等郊区县也前来参观。副市长牛有成、翟鸿祥、赵凤桐、吉林;农工委书记杨德宏、农委主任李进山以及市财政局、发改委等领导前来视察指导工作,为八达岭镇新农村建设给与指导和支持,使八达岭镇逐步向市级新农村建设样板镇方向发展。(摘自:延庆县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