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综合信息

陇西:切实走好“六条路子”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日期: 2007-08-23 00:00 作者: 来源:甘肃农业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作为正处于稳定解决温饱、全力推进初级型小康建设的农业大县,贯彻落实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就必须结合县情实际,坚定不移地走好“基础先行、产业支撑、科技引领、协会搭桥、政府服务、示范带动”的路子,着力提升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农民群众,不断推进全县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整体进程。

  基础先行,就是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要坚持多方筹资、加大机修、综合治理的成功做法,进一步加大梯田建设力度,力争到2010年实现全县梯田化,为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耕作创造良好条件。要加强农村道路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道路等级,为农产品运输的畅通化和便捷化奠定坚实基础。要抓好安全饮水、节水灌溉等水利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的水利化程度。要继续抓好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建设,加大水土保持力度,不断优化生态环境。要大力推广沼气池和太阳灶等清洁能源,着力推进农民群众人居环境的全面改善和生活习惯的重大变革。要继续加大教育投入,高度重视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抓好乡村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

  产业支撑,就是要加快培育地方优势特色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要紧紧抢抓省、市进一步加大特色优势产业扶持力度的重大机遇,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精”的要求,立足本地区位和资源优势,引导农民加快发展市场农业和从事非农产业,积极培育壮大马铃薯、中药材、畜草和劳务四大地方特色明显的优势产业,通过抓好布局优化、基地建设、品种改良、规模扩张、加工提升、市场开拓等重点工作,使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到50万亩以上,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26万亩左右,肉羊肉牛养殖规模达到50万只和8万头,年劳务输出人员达到13万人(次)以上。要牢固树立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观念,加大对凯龙、陇原中天、康泰等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淀粉、中药材、肉制品等系列产品的深度开发,切实加强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建设,在国内外打造一批叫得响、信誉高的农产品品牌,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科技引领,就是要不断加大各类农业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促进农村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农业的现代化,归根到底是科技的现代化。全面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是提升农业、振兴农村的希望所在,也是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关键所在。要积极探索农技、畜牧、农机、林业、种子等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发展的新路子,支持龙头企业建立科技研发中心,扶持民间资本创办农技推广实体,鼓励农技人员带头领办各类试验示范和生产基地,切实加大各类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力度,进一步扩大测土配肥、机耕机播、品种改良等实用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提高科技对农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要围绕提高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这个主题,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把应用各类科学技术变成农民群众的自觉行为,通过农民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农村劳动力的不断解放,切实加大传统农业改造力度,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进程。

  协会搭桥,就是要大力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群众的组织化程度,用现代生产经营形式推进农业。要以创新农村生产经营体制为突破口,认真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采用渐进式规范、多形式发展、多样化服务的措施,鼓励多领域、多层次、多渠道发展产品运销型、农技推广型、生产服务型等各类农村中介服务组织,积极引导帮助柯寨正昌、福星福堂、首阳四海等乡村运销协会和中药材、马铃薯、畜牧等县级行业协会组织进一步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规范利益联接机制,增强辐射带动功能,促进自身不断发展壮大。

  政府服务,就是要充分发挥县乡政府的职能作用,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支持服务力度,用现代管理理念发展农业。要全面摈弃政府强力推动、大包大揽和放任自流、不闻不问两种片面性思维,牢固树立“在位”而不“缺位”、“到位”而不“越位”的指导思想,切实抓好农业生产规划的制定和全程服务,明确总体性发展目标、区域性产业布局和阶段性工作重点,使农业生产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要充分运用财政补助、贴息引导、项目扶持、协调贷款等多种形式,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要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把县乡两级干部的工作重心逐步从直接干预生产活动本身转移到提供优质服务上来,用符合法律规定、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符合群众意愿的方式和方法抓好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要大力培育各类市场营销主体,切实加强市场监管,认真搞好信息服务,营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示范带动,就是要抓好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通过以点带面推动全县新农村建设整体进程。一方面,要以整村推进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快边远山区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步伐。另一方面,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全面规划、先行试点,先易后难、梯次推进”的原则,整合易地扶贫搬迁等各类项目资金,首先在渭河沿川基础条件较好的乡镇和村社抓点示范,然后向浅山区、深山区递次推进,重点抓好云田镇二十铺村省列新农村试点和巩昌等乡镇的试点村建设工作,通过5年的努力,力争在全县每个乡镇都建成一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同时,要在全县范围内全面实施人居环境治理、“五五”普法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改善农民居住生活环境,提高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整体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