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综合信息

甘肃省敦煌市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

日期: 2007-08-08 00:00 作者: 张维贤;何天雷;宋杰 来源:甘肃农业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俺做梦也没想到能和城里人一样生活”,“咱们住的是小康房,出门有广场,村里还有娱乐活动室”,在敦煌市的农村,经常听到村民这种满足中带有自豪、发自内心的话语。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甘肃省敦煌市既不搞“齐步走”,也不搞“一刀切”,而是把新农村建设作为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改善群众生活条件的民心工程,整个农村环境面貌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

  路通水通气入户

  敦煌市多方筹措资金,加快建设对外“主通道工程”和乡镇村公路建设。在已实现“村村通”柏油路的基础上,加大了“组组通”力度,仅去年就硬化组级道路和居民点街道78公里。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不仅有力地推动了敦煌农村经济发展,而且方便了敦煌人民的生活。从前,南湖乡的南工村四组至营盘村五组,要出行必须得先走好几里的土路,遇到雨雪天气,就一路泥泞,这不仅影响了群众的出行,还严重制约了葡萄产业的外销。而现在,南工村四组至营盘村五组建起了3.8公里的高标准村组道路,交通变得十分便利。同时,为逐步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敦煌市不断把城市自来水、天然气等送往乡镇,城市自来水厂的管道铺到肃州镇、杨家桥、转渠口等乡镇,不仅避免了重复建设、节约了投资,还让农村居民喝上了洁净的自来水。敦煌市七里镇三号桥村的部分居民还使用上了天然气,村民们和城里人一样用上了干净方便的天然气。城乡一体化公用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做到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城乡面貌进一步得到了改观。

  住宅集中小区化

  敦煌市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各村在旧村改造过程中,普及多层单元楼,减少宅基地的报批。目前,全市农村的平房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的高标准的小康住宅。高耸的单元楼,水、电、暖、闭路、宽带、天然气一应俱全。群众的生活越来越方便,更多更好的农民告别了低矮的土坯房,住进了宽敞明亮的砖混小康房。城郊的转渠口镇漳县村二组继漳县村一组全体村民迁入漳县村农民住宅小区后,集资修建起了2栋6层住宅楼;肃州镇祁家桥村一组农户集资修建6层小康住宅楼3栋108套。集中建设住宅单元小区,不仅节约了土地,缓解了城郊土地紧张状况,还极大地提升了敦煌国际旅游城的整体形象。

  村貌整洁换新颜

  随着西边天空的最后一抹阳光消失,敦煌市七里镇南台堡村居民街道的路灯逐渐亮了起来,忙碌了一天的村民纷纷超出家门,围拢起来,或谈时政说科技,或打起了牛九、麻将。新农村建设使敦煌村容村貌改善取得了新的突破。

  敦煌市从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村容村貌脏乱差入手,制定了以“三清”(清垃圾、清路障、清柴草堆)、“三改”(改厕、改圈、改厨)、“四化”(亮化、美化、绿化、硬化)为重点的村容村貌整治任务目标,多次组织实施村容村貌清脏治乱集中行动”。各乡镇还建立了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多数乡镇配有专业清扫队伍,定点垃圾池,实行垃圾定点定时负责清运,长期有效保持了卫生整洁的村容村貌。七里镇的南台堡村等乡村还在街道安装了路灯,街道得以绿化、美化和亮化。同时,广大农民群众械把小康住宅建设同绿化美化结合起来,使小康住宅人居环境不断优化。门前无绿地的开辟绿地,修建花池,种花栽树,树木老残枯死的,统一换上好看的长青树种,统一组织人员将树枝修剪成形,整齐划一,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南湖、黄渠口乡等乡镇还建设了文化广场。种植了绿化草坪,进一步改善了村民生活环境。(出处:新华网中国敦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