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平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
近日,在饶平县新圩镇冯田村,只见错落有致的农民新居,清洁卫生的沼气,宽敞整洁的水泥村道,一片美丽的田园风光,让人流连忘返……这是该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进新农村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饶平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特色资源产业化开发为重点,积极实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农业综合开发战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推进绿色产业开发
饶平县山多地少,特色资源丰富、环境污染少。该县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依托高堂、新圩、浮滨、汫洲、联饶等专业镇,加大绿色农业和无公害水产品基地建设力度,实施无害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积极申报绿色品牌,不断推进绿色产业开发,促进生态农业发展。联饶镇近年来努力打造水果出口基地,该镇投资200万元申报增建出口果场6个,使2005年出口果场增至8个,出口果园面积从950亩增至4250亩,其中荔枝1850亩、龙眼2400亩。同时,该镇引资完善出口基地硬环境,积极引进客商到联饶落户,2005年建成的稳健冷冻食品有限公司,引进荷兰先进设备,首期投资800万元,建成高温库1064平方米、低温库832平方米、果品加工场2178平方米,每次可处理容纳水果2300吨,是目前粤东规模最大的水果冻库,从而增强了联饶水果出口的后劲。
饶平县还建立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基地环境监测,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目前,全县创办国家、省级标准示范区2个,通过认证的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2个,获“AA”级绿色食品认证企业3家,获省名牌产业称号的农业企业5家。
推进生态农业科技化
在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中,饶平县积极推广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强化技术培训,普及生态农业技术知识,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新丰田峰山茶场采用科学管理,在茶园管理、肥料管理、药物管理、茶叶加工等方面实行无公害生产,因此,产品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该场早在2003年3月就成为我省首家茶叶AA级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称号。
该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重点推广农村沼气池建设。新圩镇冯田村在发展农村沼气的过程中,按照村容整洁的要求,坚持做到把沼气池的建设与农房建设相结合,与改造露天敞口粪坑厕池相结合,与旧房改造相结合,与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相结合。目前,已从单纯利用沼气解决生活用能,逐步建立起以沼气为纽带、种养业相结合的“畜-沼-粮”(茶、果、鱼、菇等)生产模式和“立体农业、生态农业”方式,实现户用池的综合利用。同时,沼气池的建设也从户用池为主转移到禽畜场、种养专业户和乡村改造露天粪坑厕池、改善环境卫生的配套建池上来,促进农村村容整洁。目前,全县累计建沼气池26876个,沼气池用户占全县总农户的15.6%。
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
如何做“深”农产品加工业,充分发挥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潜力。该县根据实际情况,加强技术改造,培育和提升一批加工型的农业龙头企业,加大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步伐,积极引导扶持农户成立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行业协会组织,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省级扶贫龙头企业西苑高堂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开发加工的高堂菜脯系列产品,从而使高堂镇成为菜脯生产加工专业镇,带动了农民增加收入。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广东国宾集团公司是专门从事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企业,在公司的带动下,使茶叶生产成为该县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该公司带动农户达3773户,平均年户增收达1938元,使带动的农户年增收达731万元。有效地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2004年,联饶镇以果蔬协会会员组成的下饶荔枝龙眼生产示范基地,实行标准化无公害生产,该镇的妃子笑果业有限公司与协会积极联系客户,打开产品销路,成功将600吨荔枝、龙眼打入美国市场,实现了全市水果出口“零”的突破,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全县拥有农业龙头企业20家,联结牵动农户2.39万户;成立联饶水果、高堂菜脯、海山紫菜、岭头单丛茶等6个行业协会,牵动农户3.16万户。
推进生态环境建设
该县积极开展黄冈河流域环境综合整治,三饶、新丰两座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已投入使用,饶洋镇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和黄冈镇污水处理厂等工程建设项目正在加紧实施。同时,进一步加强绿色生态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创建生态示范村镇、绿色社区、绿色学校和绿色企业等活动,逐步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提高资源的综合供给能力。目前,全县共有省级生态示范村10个,市级生态示范村25个。
新丰镇新光村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壮大农产业规模,大力推广水果、蔬菜等“绿色食品”的生产规模,因地制宜,加强引导,规划引进新型生产线,培育新品种,全力发展农业“绿色食品”。目前全社区种植枇杷、草莓、橄榄、白梅等果树 500 亩,连产连片种植各类蔬菜 50 多亩。同时该村注重发展生态农业,全村现有沼气池 100 多个,计划新建沼气 1000 个,有效的促进循环农业的发展。